刘瀚随同归绥电报局南下的十几人,于1937年9月到达西安。他们到陕西省电信管理局报到以后,刘瀚被分配到西安电报局工作。他旅途上颠簸劳累,身体更加虚弱。刘瀚卖掉毛驴,住在电报局的宿舍里,孤苦伶仃,郁郁寡欢,沉默无语。电报局见刘瀚有病,对他有所照顾,分配他做些较轻的工作。白天他一声不响地完成本职工作,晚上不免又回到追忆往事之中,激动之时,仍泛起与日寇斗争的念头,想投入抗战的洪流之中。但是自己的身体却不争气,疾病缠身,力不从心了。不久,家里来信,刘瀚得知儿子宗唐193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到湘黔铁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子宗虞在高中读书,三子宗禹、女儿宗贤才上初中。刘瀚心里很感念夫人冯慕勤,这么多年,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子女都抚养成人,很不容易。他盼着早日驱逐日寇,光复中华,全家得以团圆。
刘瀚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939年他从弟弟的来信中得知表妹夫(刘瀚二姨之女婿)韩世恩此时流落到西安,这里总算有了一位沾亲的人。刘瀚依地址去看韩世恩,亲戚在外乡相逢,自然格外亲切。原来韩世恩在西安行医(中医),见刘瀚呈久病之态,就主动给他号脉,询问病情,给他开方抓药。同时交谈已往经历,亲情故里,陈年旧事。自此以后,刘瀚与韩家有了密切的来往,刘瀚的病也多得韩世恩的诊治照顾。虽然沉疴已久,实难根除,但是还能维持工作。这期间有一件事,令刘瀚比较欣慰,就是次子刘宗虞考上了战时迁到陕西城固的西北联大的医学院,宗虞去城固时路过西安,父子见过一面。这一年年末,刘瀚患了一次重感冒,严重地损伤了身体,削弱了免疫力,使得原有旧病一起复发,相当危险。幸得韩世恩的诊治,才算保住了性命。
1940年,刘瀚的长子刘宗唐由湘黔铁路调到湘桂铁路工作,他从哈工大校友处得知苏联援华抗日的军事顾问团奇缺俄文翻译人员。刘宗唐觉得,铁路工作固然重要,但值此日寇入侵,国将不国之际,抗日是头等大事。想到父亲刘瀚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往事,刘宗唐认为应该继承父亲的夙愿,弃笔从戎,投身抗战。他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外事组(顾问事务处前身)当了苏联军事顾问的翻译,随同苏联军事顾问派驻湖北老河口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部。这一年5月,刘宗唐陪同苏联顾问去西安,就便去探望因战乱久别的父亲刘瀚。刘瀚见到戎装的宗唐,格外兴奋。父子一夜长谈,互道别后情形。刘宗唐劝慰父亲多加保重身体,待至抗战胜利到来,大家同庆祖国光复。刘瀚赞同儿子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直接参加抗战,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只有前赴后继,拱卫国家,挺身而出,前途才有希望。刘瀚为子承父志感到自豪。他嘱咐宗唐报效国家,努力向前,不可稍有怠惰;要多多照顾祖母、母亲、弟弟、妹妹、叔叔,负起长子的责任,宗唐一一应允。由于军务在身,不能久留,宗唐给父亲留下些钱,嘱以保养身体。拜别之时,父子都激动得落了泪。
1941年,刘瀚又被调往陕西西南秦岭深处的凤县(也叫双十铺)电报局。这里在秦岭山脉之中,嘉陵江的南岸,虽然山青水秀,但是离家乡越来越远,离亲人越来越远,加重了刘瀚的内心愁苦。刘瀚尽管受病痛折磨,而工作上仍然一丝不苟,扎实肯干。8月4日,刘瀚在执机班上,突然晕倒,不能说话,昏迷不醒。凤县地处偏僻,医药两缺,无法抢救。电报局通知刘瀚的二儿子刘宗虞。刘宗虞从城固日夜兼程,赶到父亲面前,父亲已与世长辞。宗虞是学医的,从刘瀚的症状判定,刘瀚患的是脑溢血。宗虞悲恸不已,大哭一场,把刘瀚葬在青山秀水之处,处理完后事返回城固。后来,刘宗唐陪同苏联军事顾问进川,经过凤县,曾到凤县扫墓。冯慕勤和三子刘宗禹(因经济拮据辍学学成裁缝手艺)、女儿刘宗贤(此时在北京仁光护士学校就读,毕业后任中和医院——即今北京人民医院前身——院长、热带学专家钟蕙兰专职护士兼秘书)也曾拜托友人高希龄前往谒墓。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先生,虽然悄然辞世,但是他开中国广播之先河,辟一代事业,主持起草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广播管理法规,为维护广播电政主权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提出了广播的价值理论和业务实践理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广播文化福祉,这些开创性贡献和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1984年,刘瀚的弟弟刘准,儿子刘宗唐、刘宗禹、女儿刘宗贤等人商量,让1976年去世的刘瀚夫人冯慕勤与刘瀚合葬。他们商议,去陕西凤县刘瀚墓地拜谒,举行仪式,迎刘瀚魂归故里。在北京八宝山,刘家购买了一小块墓地,竖起一块刘瀚先生与夫人冯慕勤合的墓碑,把二人奉安在苍松翠柏之间。在奉安仪式上,弟弟刘准,刘瀚的长子刘宗唐、长媳巴芸香,三子刘宗禹、三媳吕振家(刘瀚的次子刘宗虞在刘瀚去世后不久,因患肺病早亡),女儿刘宗贤、女婿洪钧,侄女刘宗明、侄女婿赵存元以及孙子刘培新、刘建新、刘志新等后辈几十人施礼告慰。其后,每当到八宝山祭扫的时候,刘宗唐在墓碑前陆续告慰父亲,父亲开中国广播之先河的历史功绩已纪录在《光荣的历程》①、《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①、《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②、《黑龙江省志.广播电视志》③、《中国广播电视通史》④、《北京交通大学校志》⑤、《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⑥等几十种电视片、专史、丛书、专志、词典之中。刘宗唐说,父亲在天有知,可欣然含笑了。
本书稿杀青的时候,刘瀚先生长子刘宗唐寄来了《缅怀先翁》的诗,长媳巴芸香寄来了纪念先公的国画《报春》。
缅怀先翁先父刘瀚公,远祖居鲁东。少年知书礼,英文自学成。投身电信界,塞北江南行。入库传习所①,电话无线通。军所任教官,文虎勋章膺。收回俄电台,东北无线兴。抑倭自奋起,图强而励精。改机创广播,肇始纪元成。携手共发展,合作办“哈通”②。拱卫主权事,总是急先锋。管理有章法,广播方振兴。价值学理在,操控居上乘。千里传照相,全国领先行。扶掖同窗谊,引导育厚生。辞别离哈去,常怀比国情。同仁斗强寇,心潮何能平。爱国皆有份,追寻希望梦。憔悴一身躯,壮志难为功。敬业机台上,天不永年终。宏业泽中华,国人念兹诚。
刘宗唐
于甲申仲冬先父刘瀚公诞辰一百一十五年
刘瀚的后人,长子刘宗唐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从事科技和教学工作,是译著很多的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已年过九旬。20世纪80年代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离休。他的译著《城市规划》(前苏联雅普列甫琴柯著)为界内称道;他参编的《俄汉道路工程词典》应用广泛;他主编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资料》24册,为我国创建把握人、车、路关系的“交通工程”新学科,发挥了引导作用,准备了条件,深受专业人士欢迎,函索不断,供不应求。刘宗唐提供并试验实证的成果——《北京城市道路翻浆问题》用于德胜门——清河的道路工程,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他的《沥青混凝土配比厚度》等多项成果,在应用中获得好评。
刘瀚的三子刘宗禹(1921年6月9日~2002年7月10日),因经济拮据而辍学,但学成绝技,成为高级服装工艺师。常常完成特殊的服装裁制任务,曾为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首长、海外归来的要人李宗仁及国际友人西哈努克亲王等裁制服装。
刘瀚的孙子共三人,都是三子刘宗禹与吕振家所生。长孙刘培新,现在是侨居加拿大的企业家。次孙刘建新在北京,是高级电脑工程师。三孙刘志新在北京旅游公司工作。跋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问世,有一个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刘瀚先生的身世并不是人们都知道的。1982年6月本人执笔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的诞生》一文的注释中,对刘瀚先生的生平作了简单的介绍,从此开始被人们了解。1985年7月,全国广播电视史座谈会上,本人发言中谈到过刘瀚先生的业绩,因而刘瀚先生开中国广播事业之先河,是中国广播之父的业绩,在中国广播电视界普遍传扬。后来在电视、广播、报纸、史志、年鉴、史著、丛书、词典、百科全书等媒体中传播得很广。但它们对刘瀚先生的介绍,全部局限于原先已知的范围内,属于简介。
随着新的史料的搜集和积累,对于刘瀚先生的了解相对地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丰富,于是写一部刘瀚传的念头,时有涌动。一是希望人们对这位中国广播文化的开创者有进一步的了解,二是对于流传于社会上的被演绎的小说、虚构的情节做些史事的区分。不过当时有些史料仍待储备,没有急于着手。我在撰写《中国广播发轫史稿》时,把刘瀚先生的传略作为附文,列于书后,其篇幅已有七万多字。后经友人建议,应该进一步搜集史料,加以充实,使它独立成书,这也是一个推动。于是我又跑图书馆,搜集新资料,忙活起来。另外,我以为“史料挖掘与印证总有一个过程,历来如此。只要具有求实审慎的态度,……有了缺点、毛病,勇于订正就好”。所以这个第二次修订的《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同样含有对此前的舛错、失误改正的含义在内,也含有希望得到批评指正的含义在内。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与其他的拙著拙文一样,也是许多人的智力支持的结果。其中有提供史料者、接受采访者、检索史证者、帮助核实者、指正失误者。应该特别感谢刘准、刘宗唐、李淑玲、陈甫子、塔玛拉、韩铁声、高诚儒、于开泉、任震英、方未艾、边永禄、赵乃禾、关成和、郑保罗、张占胜、刘光清等诸位先生、女士,特别感谢黑龙江省档案馆、哈尔滨市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感谢鸿德印务的支持。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本书稿出版的支持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领导以及责任编辑周然毅博士。我同周先生过去并不相识,我拿书稿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只是想问问能不能出版。我们俩谈了两个小时,共同的话题是当下学术界的某些浮躁现象。他对这部书稿给予了肯定,并让我把书稿留下,说待选题会讨论后即见分晓。于是这本刘瀚传就定下来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在出版学术作品艰难的年代,《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的出版却没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领导大力支持学术作品出版,责任编辑对书稿的版式、装帧作了谋划,付出很多,令我感动。
这本传记有大家的劳动,谢谢大家。
作者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