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节(10)开玩笑的艺术
    精彩得体的玩笑是一种交际口语艺术。它通常是以创造欢乐和谐的交际气氛为目的,以自己或交际对象为话题,运用有趣的语言制造笑声的口语表达方式。善开玩笑能表现一个人乐观幽默的品质,机智动人的口才,有助于调动他人的亲近感,赢得他人由衷的钦佩和喜爱,进而促进交际的成功。

    周恩来同志开玩笑就有这样的魅力。他常常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开玩笑方式为交际活动添上几束绚丽的花朵,引人情不自禁地发笑,让人笑得开心,在笑声中达到交际的目的。下面试举几例,我们可从中受到教益。

    1.运用开玩笑,化解矛盾,促进合作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之前,尼克松一行到上海访问,下榻在著名的锦江饭店。2月27日周总理到达上海,特地去看望国务卿罗杰斯和他的助手们。当他乘电梯停在13层的时候,立即意识到了什么,说:“怎么能安排他们住第13层?13呀!西方人最忌讳13……”此刻,国务卿罗杰斯手下的官员正在为此事发牢骚生气,一个个面有愠色。周总理来了,在国务卿罗杰斯示意下手下人只好客气地装出笑脸,极不自然。在交谈中,周总理说:“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接着他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理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就不见了……西方的‘13’就像中国的‘鬼’。”说到这里,众人哈哈大笑,周总理也笑了。接下去,外宾眉开眼笑,怨气顿消。

    在此,周总理把“13”当成“鬼”,以开玩笑方式,在谈笑之中化解对方的怨气,巧妙地消除了可能出现的障碍,后来中美联合公报按时顺利发表,恐怕与周总理注意以幽默的方式,化解此类矛盾是不无关系的。

    2.运用开玩笑,表达心意,密切感情

    1960年,周总理为庆祝朱启钤先生90岁寿辰举行了一次小型宴会,请了一些79岁以上的在京政协委员作陪。周总理在祝酒时,说:“今天在坐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我是个小弟弟。我们今天不只是给朱桂老(朱启钤号桂辛)祝寿,而且也是给在座的各位老人祝寿。”总理风趣的祝词,使在场的老人们喜形于色,表示谢意,宴会的气氛热烈。当朱老的家属集体向周总理来敬酒时,周总理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什么时候请我吃饭?听说你们朱家的菜很好吃。”听罢而言,大家都被他逗笑了,朱老说:“好呀,那就请总理定一个日子吧!”在这样的喜庆场合,他的玩笑话引出阵阵笑声,把彼此的关系拉得更近了,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民主人士的关怀、友好和信任之情。3.运用开玩笑,活跃情绪,营造热烈气氛还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宾到密云水库参观,他劝大家吃栗子、核桃、梨和苹果,说这是修水库带来的结果。席间,他见廖承志聚精会神吃水果的样子,就开玩笑说:“喂,廖承志,吃那么多行吗?我要告诉夫人了。”听了总理的话,廖笑了起来,更有滋味地吃他的核桃、栗子。外宾也都笑了起来,都说总理平易近人,风趣迷人,和他在一起非常开心。

    从上面几例不难看出,周恩来同志在对内对外交往中,其言行举止不仅优雅、严谨、谦和、睿智,而且在一些特定场合又不失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善于开玩笑就是这种风格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