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的我拨号上网,书稿已经连载完毕,读者评论堆积如山,电子邮件上千封。其中一个在纽约的上海女子还要认我做哥,还有两书商要我和他们联系。阅读并选择性地回复一些,赏心悦目。于江湖给我稿子时说:"胡总最近很火,我们就火上给他加一把油。"
我自作聪明地说:"我懂,这个叫软文,顾左右而言其他,冷不防扒了顾客的钱包。不付广告费,却比广告管用。我干过这脏活儿。"
于江湖一怔,难得大笑起来:"要不找你来呢!"
"行,你只说说,把胡总写成百年一遇还是五百年一遇的人才?我心里有个底。"
"哪有那么厉害啊?比尔·盖茨、巴菲特也不过百年一遇的人才,五百年一遇的也就牛顿、爱因斯坦了。牛逼吹破了,谁去缝啊?十年一遇就不得了啦。"于江湖又补充道,"我只是写了一个粗线条,一千多字,你呀,就来个添油加醋,合理虚构,有七八千字就行了。"
"啥时交稿?"
"两三天吧。"
"你就瞧好吧。"稿子以一个对胡蒙知根知底难兄难弟的口气写成,写胡蒙如何由一个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人转换成一个既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的儒商。调侃中明贬暗褒。我的工作就是将动辄显露出来的、过于主观的意图隐藏起来,绕着,兜着,掖着,偶尔露峥嵘,一露就狰狞。
交稿后于江湖和胡蒙看得哈哈大笑,连连叫绝。吴丽丽崇拜地望着胡蒙,就像一个非洲饥民望着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白薯。胡蒙让齐芸将稿子打印二十份,然后对我说:"后天有个新闻发布会,你也参加吧,大伙都去。"
一家省级驻京办小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乔装打扮、衣冠楚楚的胡蒙和于江湖端坐主席台中央,我和许佳也陪坐一旁。头上挂着横幅:"北京波希米亚文化有限公司、美国阿波罗公司联合新闻发布会。"许佳主持会议,介绍了几个人。关于我,她只是一句带过,说我是新加盟的策划编辑。
首先发问的一家文化报的记者:"请胡先生谈谈这部天价书稿的产生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和美方的洽谈经过。"
胡蒙微微一笑,将麦克风往面前一拉,噗噗两声,说:"这个报纸上说得已经很详细了,我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吧。总之,这是一部类似于《第三次浪潮》的作品,前沿性的,属于未来学范畴,它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
第二个科技记者问:"胡蒙先生,我想问一下,类似《第三次浪潮》的巨著全部诞生于西方,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几乎没什么科技或理论处于前沿,有可能诞生这样一部伟大著作吗?"
胡蒙略一思考,开玩笑似的说:"看来这位记者朋友对自己祖国还是不太自信啊。中国整体上的确是发展中,但我们也有处于前沿性的东西,我们的卫星一样可以上天嘛。我们的中医、武术、食文化——"
于江湖插嘴:"还有风水和房中术三个代表。"
观众大笑中,胡蒙得意地说:"对啊——这些不都独占鳌头吗?内容现在不方便透露,肯定引领国际潮流。"
齐芸和吴丽丽开始鼓掌,于江湖示意我和许佳,我们也假模假式地动作了一下,其他人礼貌性地摩擦手掌。
又一记者问:"请问胡先生,主席台横幅上写的是中美两家公司的联合新闻发布会,这次版权转让数额又创了纪录,怎么没美方代表?"
胡蒙很从容地说:"请我公司副总于江湖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于江湖轻轻咳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今天之所以美方没来人是因为完全没必要,因为胡先生既是作品的策划人,还是中方作者的代理人,同时,胡总还是美方的中文版权代理人。作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又涉及很大一笔版权费,坚决保持低调,我们没理由不尊重他们。"
台下一片骚动。一家大出版社的老编辑站起来问:"我今天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请问胡先生,您同时是中方和美方代理人,也就是自己和自己谈,我做了几十年出版,这样的模式好像我还从来没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