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三回 张国焘叛党私逃 毛泽东论持久战(下)
    第八三回张国焘叛党私逃毛泽东论持久战(下)

    办事处全体人员紧急集合,准备再次寻找张国焘。周恩来分析道:“张副主席身高体胖,行动费力,又连日奔波,很累。他手提皮箱,内装大量钞票,很重。估计他走不远,会在附近的某个豪华旅馆住下。”李克龙等人四下出动,果然在附近的豪华旅馆——太平洋饭店里找到了张国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周恩来协同王明、博古、李克龙等人来到饭店,再次劝说张国焘搬到办事处去住。张国焘满脸怒气,断然拒绝。李克龙等人连劝带拉,把张国焘强行推上汽车。张国焘方寸大乱,气急败坏地喊道:“绑架,绑架。”惊动了在此入住的许多国民党官员,纷纷上前围观。幸好,周恩来当时有国民政府政治部副主任的头衔,高声说道:“我是周恩来,我这位兄弟有病,我要带他去看病。”汽车随即开动,张国焘被再次“请”回了办事处。

    回到办事处后,张国焘神色傲慢,不愿正式谈任何问题,总是找借口外出。于是,邱南章、吴志坚便成了他的贴身“随从”。一连两天,张国焘先后拜访了国民党要员陈立夫、周佛海、戴笠等人,又数次向周恩来表示想见蒋介石。

    16日下午,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张国焘踏进了蒋介石的办公室。一见到蒋介石,张国焘十分激动,开口便道:“兄弟在外糊涂多年,今日得以重见尊颜,如见青天矣。”周恩来闻言非常生气,但却冷静地道:“你糊涂,我可不糊涂。”张国焘突然发作,大喊大叫道:“你不糊涂?那好,你听着。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长期当任党中央的领导职务,又是红军的总政委。可如今,我遭到某些人的排挤,沦落到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地位。没有任何实权,工作太简单,生活太平凡。”张国焘终于暴露了思想根源;周恩来立即形成了应对之策,平静地道:“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国焘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周恩来,大吼道:“你说,我是平凡人吗?”周恩来神色冷峻,一字一板地道:“平凡人最大的不幸是自命不凡。我们共产党人来自人民群众之中,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绝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思想。”张国焘一愣,又辩解道:“你说的轻巧,我每天净干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事。英雄无用武之地嘛。”周恩来强压怒火,忠言相劝道:“地方政府工作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前线将士的后勤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岂能说成无用武之地。”张国焘还想再吵,周恩来制止道:“蒋先生公务繁忙,我们在此争吵有伤大雅,也影响蒋先生办公。你有意见,我们回办事处再谈吧。”言讫,即起身向蒋介石告辞。

    蒋介石冷眼旁观,一言未发。其实,蒋介石早就收到蒋鼎文的密报,得知中共领袖、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已被其“策反”成功,秘密送到武汉,不日即可引见。此刻,看到张国焘的表现,心中顿生鄙夷之感,便顺着周恩来的口气,起身送客。

    回到办事处,周恩来严肃地批评了张国焘对蒋介石奴颜婢膝,公开暴露党内意见分歧的错误;并明确告诉他:“你参加革命十多年,为党做了不少工作,你的功劳,同志们不会忘记。你有意见,我可以向党中央反映。请你维护党的团结,服从大局,返回延安工作。”张国焘道:“我不想回延安,想留在武汉工作。”周恩来严肃地道:“国焘同志,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的纪律,请你自觉遵守。”张国焘无话可说,便岔开话题,又以配眼镜、看病为名,要求上街。周恩来只好派吴志坚随同。在街上转悠了半天,张国焘身心俱累,却死活不回办事处。吴志坚无奈,只好把他安排在太平洋饭店,然后找人去报告周恩来。周恩来与王明、博古等人商议,一致认为张国焘消极悲观,无视党的纪律,已经很难挽回;决定次日与张国焘公开谈判,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商议结果立即电告中共中央,旋即得到中央批准。

    17日上午,周恩来、王明、博古一起来到太平洋饭店,与张国焘做最后一次谈话。周恩来道:“国焘同志,我代表党中央和你谈话。现在,你有三个选择,第一、回到办事处,回中共工作,这是大家所希望的。第二、暂时请假,休息一个时期。第三,自动声明脱党,中共宣布开除党籍。”张国焘当即表示:“第一条已不可能,可在第二、三条中考虑。容我考虑两日,再予以答复。”不料,周恩来等人刚走,张国焘自忖难逃周恩来之掌心,便立即打电话约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到饭店,公开表示要投靠国民党。戴笠大喜过望,连称:“欢迎,欢迎。”入夜,军统局派来两辆汽车,张国焘带上钱箱子,与戴笠一同离开饭店。临行时,他交给陈铁柱一张纸条,上写道:“我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已移居别处,请勿再找。”

    周恩来三番相请,张国焘三次逃跑。次日,周恩来接到纸条后,立即召开长江局紧急会议,决定向党中央报告事情的全部经过。会后,周恩来向中央电告张国焘脱党之详情,并建议中央公开开除其党籍。中共中央迅速回电,同意长江局对张国焘的处理意见。4月22日,《新华日报》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

    张国焘叛党私逃后,戴笠如获至宝,连夜打电话向蒋介石报告,并请给张国焘封官。不料,蒋介石冷淡地道:“此人狂妄自大,言而无信。他今天背叛共产党,明天就可能背叛国民党。”戴笠一愣,又道:“给他安排个什么职务?”蒋介石道:“只可利用,不可重用。具体职务就由你安排吧。”言讫,即挂断了电话。犹如兜头一瓢冷水,戴笠顿时凉了半截;思前想后,决定在军统局内部成立一个“特种问题研究室”,封张国焘为办公室主任,专门研究对中共进行特务活动的工作。从此,张国焘丧失了人格和尊严,背着叛徒的名称,成为戴笠手下的一名走卒。后人有诗议张国焘曰:

    也曾筹建共产党,也曾挂帅战沙场。长征路上闹分裂,南下西康损兵将。口是心非祭黄陵,背信弃义投老蒋。自古忠臣不二主,叛徒难有好下场。

    就在张国焘叛党私逃的前后,毛泽东夜以继日,艰苦创作,完成了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毛泽东详细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指出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划分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毛泽东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必将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支持。日本军事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人少,兵员少;日本又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其军力、财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多,兵员多;地域辽阔,战略回旋余地大;中国又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得不到国际的同情和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够获得世界上广泛的同情与支持。毛泽东总结道:“中日双方的特点,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毛泽东得出结论:“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也不可能速胜,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进攻、我之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是最残酷的时期。但是,只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积极主动的游击战,辅之以必要的运动战,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最终目的,毛泽东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即在第一、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和“人民战争”的光辉论断。他写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是一部闪耀着哲学智慧的光辉军事著作,处处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客观、全面地考察了抗日战争发生的背景和近一年来的战争进程,深入分析了敌我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从而能够科学的预见未来,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对敌作战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论持久战》刚一出版,周恩来就向白崇禧积极推荐。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读后极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并向蒋介石转述,蒋介石亦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又征得周恩来的同意,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将《论持久战》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认真落实就成了关键。最高军事委员会的通令,国民党各级将领全当作耳边风,根本就没人落实。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力量,将《论持久战》奉为金科玉律,落实到了每个指战员的身上。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机动灵活、英勇作战,粉碎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日军固然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线,但却无法占领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八路军以山区根据地为依托,化整为零,频频出击,用游击战、麻雀战、破袭战给敌以有效袭扰和杀伤。日军大队出动扫荡,找不到八路军的主力;明处看不见抗日武装,暗中却到处都是复仇的刀枪。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高山密林隐刀枪,河湖港汊皆战场。人民战争似海洋,日寇来犯必遭殃。

    没有大规模的战役,但却每天都给日军造成一定的杀伤。聚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持之以恒,用时间换空间。到1938年底,八路军已发展到十六万人,新四军发展到近三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总人口达五千万以上,敌后解放区战场抗击着日军四十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一半。就这样,敌后解放区战场给中国的抗战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全国的抗战局面日益发生着深刻变化。这才是:人民战争威力大,日寇步步入泥潭。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