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返首都(1)
    第十四章重返首都

    1

    天佛是一个新建的小镇,镇上只有几个公务人员。

    明知我在普那卡哈的生意短期内找不到赚钱的机会,我想我还是去天佛小镇上找机会的好。说不定还能找到混进不丹国首都的机会。

    我暗自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在经济上小有成效的人。借用某位很有名的伟人的话说,就是要成为不丹国首先富裕赶来的一小部分人。因为我知道,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家里人从不吝啬在经济上支援我。

    岳父母给了我5000帑(约合今日80000帑),作为在天佛的小店开张的本钱。

    我将孩子们留在了羺布嘎恩,留给岳父母二位老人照看。

    我带上开店用的最基本的一应物品,和妻子在马车上颠簸了两个晚上,终于到达了天佛小镇。那一年是1961年,我36岁。也正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一年。

    刚到天佛,我在恰恩理恩姆姻斯特哈阿恩(现体育场所在地)紧挨着其他几家店铺,搭建了一个临时帐篷。

    晚上,我在家缝制不丹民族服饰。白天,再卖给那些有钱的女士和绅士们。当然,还有那些带来的日用杂货品。缝制不丹民族传统式的皮靴,是我的另一门拿手绝活。这种靴子的特点是防寒防水,是那些需要早起干活的人的必备之物。印度货,尤其是鞋子,当时并不被市场看好。说来也好笑,我这门手艺竟然是不意间练成的。孩子们穿的鞋子都是我为他们做的,孩子们身高长得快,脚也长得快。我就是这样不断地给他们缝呀缝的,熟能生巧自然成了制鞋高手。不怕你不信,懂得制作这种就算你穿着高过膝盖的短袍,也看不到鞋底的皮靴的工匠,今日之不丹,已是寥无几人了。

    尽管在天佛的生意既操劳又辛苦,但却给了我事业上很大的希望。

    三个月后,我差不多花光了带来的5000帑启动资金。如果在天佛就地购买粮食和日用品的话,那我口袋里就真的剩不下几个子儿的了。我们每天都要消耗好几大口袋的稻米、黄油、奶酪和蔬菜。这些东西不得不直接从羺布嘎恩家里运到这里来。

    有道是,人挪活树挪死。看来我们得另谋出路了。于是,我带着妻子从天佛到了帕罗。最后将我们的帐篷安在了帕罗的特索恩德依。

    最初的日子,光顾我的店铺的除了亲朋好友,别无他人。当地人不会到我的店子里来买任何东西。

    雪上加霜的是,我女儿亚恩多恩突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我留下妻子,独自一人从帕罗赶回到羺布嘎恩。女儿得了严重的痢疾,人已经相当虚脱了。

    通常孩子们得了这种病,都要向神祷告求祖先保佑。同样,我带着女儿匆忙赶往桑格查姻斯卡欧尔,祈求祖先保佑。

    我带到帕罗市场上的货,一如在天佛镇恰恩理恩姆姻斯特哈阿恩市场上一样难销。我在这儿整整耗了一个夏季,希望生意能有所好转。结果姻斯然是前景渺茫。

    经过反复思考,我突然眼前一亮。我在天佛的生意之所以失败,因为我犯的是方向性的错误。我不应该呆在老市场,而应另辟蹊径将店子开到他什查宗去,那里居住着许多当地居民。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意。对商人来说,这是最基本不过的道理。

    说做就做。我返回天佛在靠近他什查的地方开了一家小屋商店。结果生意日益兴隆,很快便证明了我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地理位置正确,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的成功,很快便惊动了地方政府。政府下令,在这儿新建了一个市场。没多久,我的小屋商店便淹没在了左邻右舍其他的小商店之中了。

    在恰恩理恩姆姻斯特哈阿恩经商期间,我决定让两个最大的孩子来卡林鹏学校读书。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们的祖父辈一样,由于没有接受过西方的教育,而被人瞧不起。然而,我的岳父母并不这么认为。死活也不愿意让贝大或桑嘎依离开村子。要想对他们说明并且让他们理解,让孩子们接受西方教育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开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有机会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去,真是太难了。

    我带着两个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哈阿阿学校上学的孩子一起去了趟卡林鹏。一起去看看我在卡林鹏经营的店铺,顺便补充一些货物。像什么棉布、服装、丝绸、化妆品、香烟和厨房用具销量还不错。

    孩子们先是骑马到的车哈阿普恰,然后换乘吉普车。有一段路程(去车哈阿普恰)只能骑摩托,离天佛还有60公里。

    我父母和旺楚克兄弟带着社拉彭的骨灰回嘎恩姻斯思,与我们同乘一辆吉普到达帕哈姻斯恩特索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