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莫言什么作品入课本
以前没选是以前错了,现在不选是继续犯错。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出版社立即表示要将其作品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余华的作品早被选入课本,之前没选莫言是有点遗憾。衡量一个作家的标准,其实不在于获没获奖,关键在于作品质量。
现在大家抢着选编莫言的作品,我觉得不是跟风。美国人喜欢说“twowrongsdonotmakearight”(负负不得正),以前没选是以前错了,现在不选是继续犯错。
听说很多人选择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这篇中篇小说3万多字,1985年3月刊于《中国作家》6。此前莫言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并未引起太大注意。这篇小说写一个十岁左右的“黑孩”,生活很苦,被继母虐待,还被村里的大人当苦力使唤。唯一对他好的是比他大几岁的菊子姑娘,而她后来和别人恋爱,也有一些不幸遭遇。
这篇小说初步展现莫言的写作风格,但我觉得人物描写还比较生硬,人物性格还在抓典型。故事本身太现实,不够魔幻,唯有黑孩看见“金色的红萝卜”那部分稍带幻想性:“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透明的红萝卜》的故事情节未必吸引中学生,我觉得有其他作品可供选择。台湾出过莫言的短篇小说集《美女·倒立》7,有些作品很适合选入课本。其中有一篇《嗅味族》,讲两个小孩没东西吃,后来碰到一群怪物,怪物找来一堆美食,只用鼻子嗅走味道,然后给他们吃。小孩不敢告诉父母,觉得大人不会相信。整个故事非常奇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应该蛮大。
另一篇中篇小说《红耳朵》也蛮好玩,讲一个耳朵很大的男孩是“富二代”,成长于1920年代,信仰社会主义,觉得父亲的地主身份不好,后来就把父亲的财产散出去。他去赌钱,有时故意赌输,把钱散给穷人。得到他钱的穷人后来倒了霉,因为共产党开始搞土地改革,他们被划成地主阶级而遭受厄运。千金散尽沦为乞丐的“红耳朵”反倒可以安然度日。
莫言还写过颇有武侠小说味道的作品《月光斩》,讲一位姑娘弄到一块蓝色的钢,拿去请铁匠父子打成一把刀。老铁匠铸刀之前,对着祖先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将包裹解开,悲切切地说:列祖列宗,保佑吧!祝毕,将右手中指塞进嘴巴,咬破,在那蓝光的映照下他的血也成了蓝色,滴滴下落到那钢上,先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仿佛珍珠落到冰上,然后又咬破左手中指,将血滴上去,又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仿佛那钢是灼热的。铁匠的儿子们嗅到了古怪的香气,与那用荷叶包裹着的人血馒头放至灶火烧烤时的香气颇为接近。血祭完毕,那钢的蓝色浅了,淡了,不似初时那坚硬与凌厉,增添了些许温柔,与深秋时节的满月光辉有几分相似。然后,也不包扎手指,搬起那钢,如抱着一个五世单传的婴孩,塞进了熊熊的炉火之中。”
我觉得这段描写很能体现莫言的写作风格,颜色、味道、声音的感觉全融在一起。这类作品若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或许有更好的导读作用。
(主讲马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