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众声喧哗》
    在喧闹中无声呼吸

    这些话表面上是连贯的,但是底下呢?底下的意思是什么?

    据说《众声喧哗》一上市就很畅销,王安忆认为可能是因为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又开始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了。相比而言,莫言的文字是比较热闹的,而王安忆则向来比较安静。可是《众声喧哗》这本小说集有了点变化,王安忆的语言比她以前的作品更自由也更具流动性。

    这是一本非常奇怪的小说集,以中篇小说《众声喧哗》为主,外加6篇不像小说的短篇小说——《爱套娃一样爱你》《释梦》《林窟》《恋人絮语》《闪灵》《游戏棒》。这些文章也不太像散文,而是一种无以名之的、更自由的书写。最近几年,王安忆的写作越来越不被情节所束缚。小说《众声喧哗》的情节非常简单,讲述一个老人与两个年轻人交往的故事。主人公欧伯伯几十年来住在上海一幢老房子里,自老伴去世后,便在自家汽车间里卖纽扣以打发日子。很少有人来光顾他的纽扣店,但这种无聊的小买卖却给欧伯伯寂寞的生活带来一些涟漪。比如对面小区有个保安经常过来坐坐,有时说说话。保安小名叫囡囡,三十多岁,高大英俊,神情却像一个羞涩的小男孩。

    保安囡囡自幼口吃,而欧伯伯因为得过脑梗塞,落下说话不利索的后遗症。王安忆着重写这两个有语言障碍的人如何交流:“年轻保安自己说话上的毛病,使他也不好批评别人,所以他宁可认为欧伯伯自有一套语言方式,而他竟然能够听懂。一片含混不明的语音,突然间,有几个字爆发出来,在他听来,是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其中藏着大道理!他专注地听着,欧伯伯因此也变得话多。……在欧伯伯长篇演讲的过程中,‘囡囡’也会作出回应,‘就是讲呀!’甚至于,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他会大胆地与欧伯伯讨论。”

    在一个语言能力退化的老人面前,年轻的保安忘记了因口吃带来的自卑:“他吃吃吃地与欧伯伯辩着,欧伯伯连连摇头,脸上带着宽容的微笑,笑他见识浅。到底年轻,吃盐没他欧伯伯吃的饭多。至于说话不连贯,这有什么呢?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说话不过就是一些声音,重要的是声音底下的用心,声音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纽扣店有部公用电话,偶尔会有人来打电话,顿时语声喧哗。打电话的人兀自说着,言语流利穿行,简直如金蛇狂舞,“树叶间的光斑在地面上弹跳,就像那金蛇身上碎下来的鳞片,闪闪烁烁!这人怎么说得那么多,那么快,那么意兴盎然!这些话表面上是连贯的,但是底下呢?底下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意思?不都是废话嘛!”欧伯伯和年轻保安在一旁摇头,“感觉比方才寂阔的时分更加无聊了”。

    《众声喧哗》里的声光描写很动人:“汽车穿刺过雨幕,带起成片的水浪,道路上已经积水。转眼间,成了个白茫茫的水世界。天地间被雨声充满,由于密集就变得无声,积水在窨井口无声地打旋,打旋,忽然‘咕咚’一响,咽进去,又抽噎几声。路灯提前亮起来,灯光被水雾洇染开,一团一团的,就有了夜色。有一阵子,天光又明亮起来,就像晨曦降临,其实是雨和云后面的夕照。雨丝被映照成淡金色,从地上溅起的是金珠子,路灯反倒不显亮了。还是无声,汽车悄然穿行,人张开嘴悄然地叫喊,一个个都是落汤鸡,羽毛贴在身上。这一阵明亮过去,就迅速地黑下来,路灯倏地跳出来,车灯划开,水在窨井周围打着旋,不肯下去,于是,那‘咕咚’一声也没有了,也被囊入万籁俱寂之中。”王安忆试图通过一个很安静的故事,去呈现一个城市丰富的声音、光线的肌理以及某些角落里被遗忘的人群。

    (主讲梁文道)

    王安忆(1954—),作家。曾任杂志编辑,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