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胡玲:金刚芭比的幸福生活
    地震后的第一个报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8级强震猝然袭来。



    地震发生五分钟后,凤凰卫视北京记者站的胡玲接到通知,作为凤凰卫视的第一批记者前往四川。尽管当时对前方一无所知,不过以凤凰记者的霹雳作风,胡玲迅速收拾好行李,直奔机场。



    别看胡玲面嫩,其实她算是凤凰卫视的老记者了,01年就进了凤凰深圳记者站,后来出国读了一年书,回来就到了北京记者站。人们都说凤凰卫视美女云集,这话还真不能谦虚。女主播就不用说了,连风风火火的女记者也当真个个如花似玉,可谓出得厅堂,下得现场,入得机房。胡玲绝对是那种第一眼美女,一张精致的娃娃脸,高鼻梁、大眼睛,眉目清秀,皮肤白净,身材看起来相当瘦弱,活脱脱一个芭比娃娃,和女记者的形象相去甚远。不过此刻,这个瘦弱的小女子正努力地在第一时间冲向灾难报道的第一线。



    “现在余震还在发生……”震后第二天,胡玲就出现在了电视镜头上,从都江堰发回了地震后的第一个现场报道。当时的人们,包括连当时的胡玲在内,都还没有意识到这场地震的破坏力有多严重。胡玲只知道,她在做这条出镜报道时,其实脚下晃动得特别厉害,摄像师都已经站不稳了,很多救援人员也在往外跑。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刻,胡玲才感到有些后怕。



    在汶川大地震现场,凤凰的第一批记者小分队领到两个重要任务:去到震中、找到在震区考察的中央领导。兵分两路,胡玲领了其中一个重要使命:追访和他们差不多同期抵达震区的温总理。在这样的大灾现场,温总理来去匆匆、马不停蹄地辗转个个受灾的县镇,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一天指挥部设置在都江堰,可第二天又设置到绵竹、德阳,下一步他要去哪里更不知道了。胡玲一路追逐总理的步伐,辗转至重庆—成都—都江堰—什邡—德阳—绵阳江油—北川陈家坝乡—绵阳九州体育场—绵竹汉旺镇—绵竹遵道镇……有时候总部打来电话通报总理的消息,可是等胡玲撒丫子地赶到时,人早已走了。几天过去了,始终没能堵到“大人物”,怎么办呢,胡玲感觉快疯了!



    也许是胡玲的艰辛感动了上天,机会终于来到了!



    她一定有特异功能



    那天胡玲一行结束了在绵阳的采访,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成都,就收到了绵阳那边发来的短信,说好像明天有个大人物要来。说起来凤凰的记者走到哪里都有好人缘儿,大家对凤凰都挺有亲切感的,在震区不管走到哪儿,人们一看到凤凰的标志,就赶忙说我们还有什么人困在什么地方,希望凤凰去报道一下。现在传递这个消息给胡玲的,就是他们在采访时认识的绵阳体育馆的志愿者,因为他们知道凤凰想采访中央领导。



    虽然这是一条不确定的消息,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位大人物要来,但已足令胡玲感到兴奋。5月17日凌晨4点,胡玲与前一天同她会合的曹景行先生一起从成都出发折回绵阳,7点赶到绵阳时,体育馆已戒严。好在胡玲早已在此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自己又来得早,警戒还没到严格的地步。借来证件伪装成志愿者,把摄像机藏进大包,胡玲一行人就这样“潜伏”进了体育场。后来证明,当时现场除了胡玲他们,只有跟随领导人而至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基本没有其他媒体。



    下午3点半,***主席竟然出现在绵阳南和体育中心。没追到温总理,倒等来了胡主席,胡玲他们一时热血沸腾。凤凰记者的叫喊声吸引了胡主席的注意力,特别是看到了一头惹眼的花白头发的曹景行先生,胡主席竟朝着他们走了过来。瞅准机会,个子不高的胡玲立即越过人墙把麦克风递了过去,胡主席开口道:“这次特大地震灾害,涉及范围广阔,而且救灾难度很大,应该说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突然,胡玲感到不对劲,回头一看,孜孜不倦地中南海警卫们正使劲驾着凤凰的摄像师往后拖……“我们是凤凰卫视的,胡主席已经对我们说话了,摄像机!”危急中,胡玲一把将麦克风塞进曹先生手里,一边对警卫高喊,一边敏捷地一把抢过摄像机,也不知道看起来那么瘦弱的她当时从哪里来的劲头。中断十余秒的画面又接上了,采访继续……就这样,一段疯狂的“追堵”终于有了结果,凤凰卫视拿到了对***主席的独家访问。



    胡玲的同事说,胡玲一定是有特异功能,不然为什么一工作起来就和平时判若两人?!平时面对普通的采访,胡玲都是客客气气地与别人沟通那种,可是一旦遇到关键情况,她就会迸发出一种无穷的力量,连身边的男摄像师也不得不在心底感叹:“厉害,厉害!”



    不想做“残忍的闯入者”



    2010年,青海玉树再次发生强震。有过地震采访经验的胡玲再次第一时间冲向了灾区。毕竟经历过一次那么严重的灾难洗礼,胡玲这一次出发前可比上一次沉稳得多。可是到达后胡玲才发现,自己把玉树想得太简单了。玉树地处高原,虽然地震范围比较集中,面积较小,但受灾情况非常严重。这里不像汶川是那种整个楼房的倒塌,而是一大片土木结构的房子全部被夷为平地。而且与汶川相比,高原的救援和报道难度更大,生存环境也更恶劣。在汶川采访的时候,记者还可以去成都或者绵阳这两个大后方修整一下,而此时的玉树简直就是一个孤岛。高原的晚上气温非常低,胡玲他们刚到时被子都不够用,于是胡玲就把自己的军大衣让给了一个新过来的同事,结果自己晚上冻得睡不着,艰难熬到天亮。



    更可怕的对手是高原反应。一到现场,体型强壮摄像师和海事卫星工程师就开始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胡玲自己却还算幸运。人们都说上高原的人,女的比男的强,瘦的比胖的强,身体弱的比身体壮的强,正好,胡玲都占上了。只是她还是感到头痛,自从他们从到达后就不得休息,一边采访拍摄,一边马不停蹄地顺着山路往重灾区进发。废墟早已将路堵得一塌糊涂了,他们只能靠步行,胡玲他们走几步就喘得厉害,采访在艰难中推进。



    地震现场,任何一处都有报道可做,因为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亲人离开,你可以让他们回顾当时地震的情况,问他们生活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包括地震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这些都是可以去捕捉的。但胡玲又觉得自己是一个“残忍的闯入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她渐渐不敢去问问题了,她怕自己随便的一个提问就会伤害到一个人。胡玲开始不断地找那些比较感人的事情,想让观众多看到一些能带给人希望的东西。当她得知地震中的孤儿被收养在“二炮”的帐篷里时,她立即赶了过去,看到了那个才出生三天、父母双亡的藏族小孩喝上了从西宁运来的奶粉时,她就忍不住地流泪。



    小宇宙再次爆发



    在海拔3700米的玉树地震现场,胡玲又遇上了***主席。



    那一天也是在震区的一个安置灾民的体育场,胡玲闻讯赶过去时发现很特别,这次胡主席视察的地方全部对媒体开放,不像以往重要领导人来到的场合必须清场,这让她很惊讶。现场聚集了一百多家中外媒体,平时采访时能遇见的媒体朋友基本都在场了,大家一面打着招呼一面都在心里打鼓,这么大阵仗下想抢到前面采访到胡主席太难了,更别说拿到独家了。几个跟胡玲相熟的记者看到她后就在那边咬耳朵,说等会一定要跟住胡玲,跟着胡玲就有戏了。



    当然,胡玲如此聪慧的女子,早在别人忙着咬耳朵的时候就先闪人开始行动了。想到在汶川时采访胡主席的经验,胡玲认为占据最有利的地形才能冲到最前方。说来胡玲真是人缘好,走到哪里都能遇贵人。此时正巧让她碰到了以前采访时认识的云南边防武警,而他们的驻地恰巧就在最接近体育场入口处的位置上。大家再次碰面,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云南边防的朋友自然也就网开一面,让胡玲“埋伏”在了队伍里头。而此时再看那其他一百多号记者,包括央视的、国外的,都统统被赶到了警戒线外特定的媒体区。



    等待了整整三个小时,终于看到胡主席的身影了。当胡主席开始和第一个人握手时,已占领有利“地形”的胡玲瞄准时机,高举起凤凰的LOGO,大声喊着“胡主席,凤凰卫视向您提问!”接下来的场面可想而知,就在她边喊边冲向胡主席时,中南海的警卫迎了上去,胡玲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觉麦克风一下子被打飞了出去,上面的凤凰台标也飞到八丈远。小宇宙再次爆发了!只见胡玲娇小的身影迅速爬在地上捡回了话筒,接着起身再次边冲边喊,但又被无数双手拉扯……



    就在胡玲感觉绝望的时候,胡主席听到她的声音便停下了脚步,伸出手稳稳地抓住了她,并连喊了三声:停一下!停一下!停一下!就这样,胡玲那个早已经面目全非的麦克风终于伸到了胡主席的面前。等她站稳后,胡主席开始回答提问:“一是救人珍惜生命;二是保证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帐篷住;三是加快灾后重建;四是让孩子们尽快回到学校……”



    不知为什么,此刻听着胡主席的声音,胡玲脑子里不断重放着几天来在震区见到的一幕一幕,想到了很多受灾藏民对她表达的迫切需求,而胡主席此时的话语,直截了当地切入到灾区救援的关键环节。想到主席此时是提前结束了巴西外访赶回国的,他临走时候说他“要和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



    这一刻,胡玲突然止不住泪水,后来她说,她突然间感到了“国家”这两个字的力量。



    报道自己被打动的东西



    结束震区的采访后,从玉树飞到西宁,六天没有洗漱的胡玲一下飞机就奔进了洗手间,当她看见洗手间里面明亮的灯光,看着哗哗流出的自来水,看着这些平时都觉得很正常,存在得很合理的事物,脑子里却还盘旋着那些震后的场景,那些等待救援的被困者,那些与亲人生离死别的遇难者,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复杂的心情令她又一次泪流满面。



    对胡玲来说,她一直渴望以自己的视角去关注一些百姓的切身之痛,经过自己的观察来报道百姓的故事,她希望报道自己被打动的东西。就像她去做一些地震孤儿的报道,她当时觉得特别心痛,甚至觉得简直无法支撑自己。于是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这些孤儿,得到很多人回应,希望资助孩子们,她觉得这是自己对灾区最重要的帮助。



    亲历了两次地震现场,胡玲更加懂得了珍惜,也变得更豁达,重新体会到了活着的幸福。她很感谢这两次报道经历,使自己交了很多朋友,像北川中学的学生,直到现在有时间还会偶尔通电话,孩子们会像对大姐姐一样跟她讲一些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在汶川地震采访归来的博客里,胡玲曾写了一篇《寻找北川陈家坝乡长杨开武》来寄托对灾区的牵挂:“回来后我一直好希望能够联系到杨乡长,看看他的妻子和在北川中学上学的女儿是否平安,看看他守护的那些陈家坝的村民怎么样了。”



    而在实际生活中,胡玲又把这种牵挂落实到了行动。那次在震区回到绵阳后,胡玲到绵竹中学把杨开武的女儿接到绵阳在宾馆里住了一晚。那天晚上,女孩一直在上QQ,到班上死去同学的空间里收集照片,想保留下来。这对胡玲的触动特别大,当时她就想怎么能够帮助她。后来在奥运会期间,胡玲特意把女孩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到国家大剧院看演出,第一次到奥运赛场看比赛……胡玲本以为女孩会很兴奋,很开心,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女孩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把自己拘在一个角落里不停地发短信。这时胡玲突然发现,自己一厢情愿地为别人做这些事情时,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安慰一下自己。从此,胡玲更加关注灾区人们的心理重建问题。



    “我是记者,也是一个母亲”



    感性的胡玲做过一次最固执的采访。那是在2010年初,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中国8名维和人员不幸遇难。遇难同胞中有3名是云南公安边防总队麾下的干部。



    胡玲的老家在云南,家乡的人有难异常触动她的心弦。她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亲自去云南采访遇难的那几位边防人员的家属,替所有关心他们的国人了解一下他们好不好,需不需要帮助。胡玲到了边防总队后,队上还是挺配合的,允许他们进入遇难同事生前办公室,采访他们的同事,他们的领导以及总队长等等,但是只有提到家属,队上出于保护的原因坚决不肯让胡玲见他们。边防总队的家属院都有警卫把守,胡玲想不打招呼自行前往非常不容易。



    胡玲在采访遇难者同事的时候,听到有人介绍一位遇难者的妻子和小孩。这位妻子刚刚生了孩子,她的丈夫还没见到自己的孩子就遇难了。因为小孩子和胡玲的孩子差不多大,所以当时听别人介绍这对母子时她就边听边抹眼泪。她产生了一个不可抗拒的想法,一定要见见这对母子。



    胡玲的倔劲上来了,她和摄像两个人想办法混进了边防总队的家属院,在一群楼宇中见人就打听,最后没办法了,看哪家阳台上面晒小孩的衣服就上去敲门。这样转悠了大约三个多小时,在他们都想要放弃了的时候,无意中打听到了那位妻子的住址,只是邻居说她生完小孩后就一直住在娘家,好长时间没有回来了。正当胡玲按地址走到楼门口的时候,只见一辆边防总队的汽车停下来,正是护送那对母子俩回家。胡玲跟着他们上了楼敲开门,刚好见到了这位妻子,平时伶牙俐齿、语速飞快的胡玲此时已经语无伦次了。她刚说我也有个小孩……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接着她掏出一张名片,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因为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跟你的小孩一样大,无论什么事情我都会尽力帮你……说完她就走了。



    胡玲回到边防总队后,队上的一位领导正在为他们采访家属的事大发雷霆。胡玲自从见到那位妻子后心里一直很压抑,这会儿忍不住就大声说:“我虽然是记者,但我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我为什么不能去慰问一下这些家属!”也正可谓不打不相识,巧合的是,吵了这架之后,胡玲与这位边防总队的领导又在玉树震区遇见了,虽然再见面有些尴尬,但也算有缘分,况且人家真是帮了一个大忙:掩护她成功采访到了胡主席!



    “狠心”的妈妈



    当了妈妈后的胡玲好像多愁善感了一点,尤其是这次到云南边防总队采访的过程,同行的摄像师说,你完蛋了,你做妈之后怎么变得那么脆弱。其实胡玲这个妈妈也有“狠心”的时候,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她就开始恢复原样,有了新闻还是不管不顾地往前冲。那次玉树地震时,领导第一考虑当然想让她去前线,但那时候胡玲的孩子还没满岁,领导试探地问她,你去有问题么吗?她想都没想地回答说,没问题我去。作为一个专业的记者,大事发生的时候冲到最前面,这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谁让这个妈妈是记者呢?!



    可是哪个妈妈不想孩子啊,每次工作一结束,胡玲就第一时间想冲回家。当时去玉树震区之前,胡玲跟老公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不能有任何差错,你一定要做好后勤,要不然我会疯掉的!胡玲到玉树采访后,当地信号不好,电话特别不好打,就连每次做节目连线都特别费劲。可是一有时间胡玲就抓紧给家里打电话,拼命拨二三十分钟才能拨通,然后就问问孩子怎么样,三言两语也对她是个安慰。



    其实胡玲知道自己还有件事对不起孩子。那是2009年元宵节之夜,胡玲正在家里吃草莓呢,只听老公接到一个紧急通知,说央视新建大楼着火了,需要他们以救火的速度赶到。胡玲家就在着火地点附近,到那里只需十来分钟。而胡玲的老公也是凤凰人,从事专题片导演工作,摄像技术也是专业级,家里也常备着机器。凤凰的领导真是“英明神武”,不仅摸清了手下的资源分布,关键时刻还懂得整合。于是胡玲两口子临时组成了凤凰记者小分队,开着自己家车,带着自己家设备,迅速赶到了火场附近。当时车辆已经限行了,于是他们停在了马路对面,下车翻栏杆过到了火灾现场。



    重点来了,胡玲当时已经怀有6个月身孕了,但她不仅在老公的推扶下翻了栏杆,还站到距离起火大楼特别近的现场做连线报道。当时周围一片混乱,浓烟滚滚,看都看不清楚,只觉得上面有爆炸声,接着铺天盖地地往下掉小碎片,然后就听到有倒塌的声音。胡玲两口子因为赶到及时,成为了当天极少数能靠近现场的记者,第一时间将火场的真实情况报了出去。事后胡玲才想起来后怕,火灾现场那些化学品的味道特别刺鼻,自己也没戴口罩,不会影响胎儿吧。只不过次次都是这种事后诸葛亮,一到现场什么事都忘了。



    “老公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胡玲的老公年长她十几岁,在家里常常被胡玲调侃为“大叔”。当年正是因为年龄问题,胡玲的父亲不太接受女儿的这个选择,所以积极支持女儿出国深造。结果女儿学成回国后,还是找了这个人,这让胡爸爸很无奈:“要是早知一定嫁这个人就不花这么多钱啦!”这当然是玩笑。



    胡玲的执著当然有她的原因,因为她欣赏这个人,喜欢这个人,信任这个人,和这个人在一起觉得开心,感到踏实。女孩子天天在外边跑新闻实在够辛苦,虽然每完成一个重要的报道心里会特别有满足感,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过去了。每当忙完一天,回到自己的小窝里,世界一下子全静下来了的时候,胡玲的心里总是感觉空落落的。她觉得有了家才会让自己心里踏实,再出去干活心态也就不一样了。于是女记者胡玲在适婚的时候结了婚,在适孕的时候生了孩子,从事这种每天需要东奔西走的非贤妻良母型工作,竟然也没耽误她遵照正常的时间表完成一个女人该走的步骤。



    怀孕的那段日子,和每个准妈妈一样,胡玲想的事儿挺多的。没事就开始琢磨,是生女儿好还是儿子好呢?她想了想觉得还是儿子更好,因为儿子会跟妈妈比较亲,女儿则跟爸爸亲,因为她自己就跟爸爸的关系比较好。而且儿子可以让他自然成长,女儿则会更操心一些,想想自己成长过程中让父母**多少心啊。还有就是生儿子哪怕长得丑一点都没关系,而女儿如果是单眼皮怎么办呢?



    这些事“折磨”得她有一天睡觉的时候,突然睁开眼说:“老公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我好像从来没有注意过。”老公说是单眼皮,她就心头一沉,完了,要是生女儿肯定就是单眼皮了。



    初为人母的考验



    可能是有心“抗议”妈妈怀她时候的“神经大条”,胡玲的女儿在刚出生时跟妈妈“开了个玩笑”。新生儿都需要做各种器官的测试,胡玲女儿在做听力测试时一直没有成功。因为是剖腹产,医生说有可能是羊水还在耳朵里面,要等15天或者满月之后再去测一遍。胡玲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15天,然而还是没有测出来。



    虽然是在坐月子,但胡玲根本没好好休息过,天天抱着孩子跑医院。一边要喂奶,一边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太激动,不然会影响到产后恢复。但是每天醒来一睁眼面对孩子,胡玲就控制不住情绪了,基本上天天都在哭,最后打击得没有了奶水。



    更煎熬人的是,因为孩子小没有发育好,看不清耳朵里面的构造,医生一时也没有办法看准确,只能建议她每15天去医院试一次,等到三个月后去再去做一个诊断,如果真需要治疗,也得起码等到六个月之后。可是六个月之后的孩子已经到了学说话的年龄了,那时候再做治疗会不会影响到孩子说话?



    那是胡玲最煎熬的一段时间,可以说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接受这个孩子是没有听力的。慢慢平静下来后,胡玲开始天天上网,尽可能寻找一切相关资料。一次她从网上发现了一个事例,那是一个和自己女儿很相似的小孩,孩子爸爸不小心把吸奶瓶摔到地上了,结果那个小孩哇的就哭了,孩子的父母才肯定孩子是有听力的。这个例子启发了胡玲,她抱过当时正在睡觉的女儿,一把将一个塑料杯子扔到地上,孩子就突然大哭起来,胡玲很兴奋,她觉得孩子肯定是有听力的。



    转眼到了满月的时候去医院测试,还是没有通过。胡玲不理解,问医生为什么扔那个杯子孩子就听到了。医生说,你想想,摔杯子是很大的声音,她有可能有听力,但是她可能听不到正常人说话的这种声音,就是弱听。胡玲并不失望,因为她相信女儿最起码是有听力的。



    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去做诊断,医生竟然宣布一切正常,孩子耳朵里堵塞的东西不知何时自己排出去了。整整三个月时间的精神和肉体折磨终于结束了,初为人母的胡玲长舒一口气。在那些煎熬的日子里,胡玲曾经一个人上弘法寺,拜了那里面的每一个佛祖,并跟他们说,只要我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我可以不要任何东西。如今单眼皮的女儿在胡玲看来也很漂亮,每当胡玲一叫女儿的名字,女儿转过小脸来冲妈妈笑,胡玲说那种感觉好幸福,觉得已经足够了。



    天生“购物狂”



    没生女儿之前,胡玲几乎每个周末都逛商场,有了女儿之后她就开始了网购,总之就是个“购物狂”。有一次她和同事一起出差去意大利的罗马,被安排在许愿池附近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人家本意是让他们这些客人趁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可胡玲却跟疯了一样,往一个个商店里冲,她觉得自己都到了意大利了,如果不买点什么东西就太遗憾了。同事陪她走进商店,只见胡玲看见东西就兴奋地试,边试边说,你看这条牛仔裤,在国内得卖好几千,在这个地方合人民币也就一千来块钱,太值了。试完了裤子,服务员又不断给她推荐衬衫,衬衫试完服务员又拿来一双鞋,又拿来一个包……胡玲一边试一边不停地问同事意见,这同事是个男的,一看见这些女装头早晕了,心想我哪知道好不好啊。就这样时间分分秒秒过去了,同事急了,说不行,到时间必须走了。结果两人刚走出商店没几步,胡玲突然不甘心地说,不行,错过这个机会就再也得不到了。于是又杀回了商店。这次仅仅用了十分钟,就见胡玲买了两条刚才没试过的牛仔裤跑回来了。男同事心里很纳闷,女人真奇怪,既然十分钟能搞定的事,那之前的一小时在干吗?



    作为记者,为了行动方便胡玲在很多场合都穿着帆布鞋,其实她也是很喜欢高跟鞋的,也买了不少双,只是上班时候没法穿啊,只好在周末时穿穿过瘾。可现在连周末也没法穿了,因为她要抱孩子,这让美女胡玲真的很无奈。



    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



    胡玲一直都想养只小狗,可是自己东跑西颠没有这个条件,后来终于养了一只,可是由于没有养好,在她去汶川期间小狗就死了,胡玲特别伤心,她自责自己没有经验,更没有对这个生命尽到责任。为了纪念这只小狗,胡玲又选择了一只和它长得很像的小狗,起名叫“弟弟”。这一次胡玲特别精心,她要对这个生命真正尽到责任。尽管经常外出,但她抽出时间认真查阅了很多资料,对于每天要喂什么,喂多少,怎么喂,要带它去打什么针……每一个细节问题都搞得很清楚。说起来胡玲是在怀孕期间养的狗,当时很多老人都说不能养,但胡玲还是坚持了,现在女儿和小狗也相处得十分好。



    胡玲是个好母亲好妻子,也是一个好女儿。平时她“一有事拔腿就走”,陪家人的时间实在不多,但每次完成工作任务,或有值得高兴的事情,她都要给爸爸打个电话,分享一下心情。作为一个女记者,她的奔波和忙碌一直得到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她一直感到幸运的。但是在她第二次去北川的时候,家里人很反对,可倔强的胡玲还是去了。当她站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上的时候,脚下余震不断,几天里一直在说唐家山要溃坝,这时她心中很复杂,多么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啊,但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2010年底,凤凰卫视一年一度的内部表彰会上,胡玲获得了年度“最佳记者大奖”,而她老公制作的专题片也同时获得了“最佳系列专题节目奖”。他们俩成了当年唯一一对“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获奖者。胡玲上台领奖的时候对自己的记者工作如此感言:



    “每每回头来想,我都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的,可能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真的很喜欢当记者,在凤凰当记者,那种成就感或者是一种东西让你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