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张凌云:在路上
    “每个人的命里都有九个字,你的九个字中有七个都是跟走有关,看来注定要四处奔波了。”十年前的夏天,大学毕业在即,还是个小丫头的张凌云听到这么一句话,差点没惊得从床上跳下来,“我才不信呢”!



    一晃十年过去了,张凌云从北京到香港,又从香港到世界各地,四处奔波之余,不免感慨朋友的话误打误撞,真应了这么个说法。做了多年“空中飞人”之后,如今张凌云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当了妈妈后,每次一坐上飞机就委实难过,心里实在割舍不下宝贝儿子。所以,要是一听到谁跟她说,“看你多风光,跟着领导人世界各地跑,还能免费旅游”,张凌云都会特别生气,你们没有看到一颗当妈妈的心啊!你们没看到背后的我啊!



    众所周知,凤凰卫视一贯的宗旨就是“花小钱办大事”,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记者、主持、摄像一个不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关键时刻一个顶俩、说上就上。混迹于这样的队伍里,张凌云自然也落得一身好“武艺”。可一个瘦弱的小女子,像大男人一样转战世界各地,既要有机智,也得有谋略,哪能像外人说得这么轻松。另外,熟悉凤凰卫视的,都知道凤凰有句老话“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



    任重而道远



    2006年,台里负责国家领导人外访采访任务的闾丘露薇要到美国进修,之后,天将降大任于谁呢?忐忑不安之际,张凌云从高层得知,果然交由她走马上任了。虽说此前张凌云已经在北京跑了三年的时政新闻,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也没少去过,到香港的时候,也是先在闾丘手下练过兵的(闾丘的“魔鬼训练”可是全公司有名),跟领导人外访这个活儿呢,既简单,又不简单。所以,一想到这“大任”,张凌云就有点头疼,不过,是好女子冲锋上阵别没二话。张凌云挑过了这个“担子”,果不其然,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人少。凤凰不像有些规模庞大的电视台,出去采访分工齐全,什么播音员、编辑、摄像、灯光、收音、技术、传送都有专人负责,同时背后还有众多同事随时支援。凤凰的采访队伍一般就派可怜巴巴两个人,一个记者,一个摄像,然后分别兼任其他所有工种。



    其次是工作量大。外访都是跟随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时间短、内容多、行程紧。除了每天平均要发三四条新闻以外,张凌云还得不停地做连线。另外,在凤凰跟领导人外访,首先得学会拍摄、配音以及传送,因为一般领导人不同的活动通常会安排提前两个小时安检,所以在只有一个摄影师的情况下,一旦赶不及下一场,就得义无反顾,自己操刀上马,而且拍摄的片段必须达到播出要求,在第一时间传回香港,所以很多外访的时候,张凌云自己单枪匹马单打独斗,从采访到摄像、传片,一条龙全包了。



    为了赶行程,飞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直奔采访地点,对张凌云来说,是家常便饭。这都好说,最难过的是,追不上飞机赶不上行程的时候,才真正急坏了她,真是闲也闲不下来。衣食住行,除了行,住也是一大项,选择离采访地点最近的一家酒店同样重要。每次出发前,规划行程和选择酒店也成了张凌云精雕细琢的活儿,一溜儿网页挨个看下来,多方对比,少了哪一项也不行。还有一难,经常出国际差,每个国家都要签证,费时费力不说,更令人崩溃的是,有些国家一定要在出发前一天下午下班前才给签证,心脏不好的一定会被活活气晕。



    更要命的是采访中一旦遇到极端气候,严寒酷暑,人受罪不说,还得惦记着机器。上次去沙特阿拉伯采访,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张凌云到的当天,鼻血狂流不止,全脸爆皮,第二天沙漠又扬起沙尘暴,黄沙漫天,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嘴,行走在黄沙扬尘的大风里,张凌云自嘲的解析,为什么沙特女人一定要穿黑袍蒙黑纱,原来别有用途。



    那年冬天,国家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内陆的冬天冷得惊人,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眼光所及,都是厚厚的冰雪。去之前,张凌云已经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训,在户外用品店里,准备好了全套的雪地防滑鞋,滑雪裤,把自己全副武装。但自己解决了,机器呢?一样需要特别保护啊?低温状态下,摄影机很容易罢工。最后不得已,张凌云向一些去过“两极之旅”的同事请教,把机器用厚厚的围巾包起来,在里面放上两个暖包。***主席的专转机抵达的时候,当地使馆工作人员看到张凌云他们武装成那样,都乐不可支,还笑话说今天不算冷,上一次***副主席来的时候,零下40度呢。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展开万众期待的“融冰之旅”。温家宝总理的这次访问是中国领导人7年来第一次访问日本,备受外界关注。相隔7年了,所以访问的内容多得吓人,包括会见日本首相、天皇,到日本国会演讲,到京都探访农户,和日本大学生打棒球等。后来由于当时日本首相的某些不当言论,原本五到六天的行程缩短到三天。但访问的内容还是那么多,张凌云面临的是强压之下的挑战。最后事实证明,访问的53个小时之内,进行了49项活动,打破了中国领导人有史以来外访强度的记录。



    这样的一次访问,媒体当然高度重视,香港媒体也是倾巢而出。每个电视台都派出两到三个“摄影队”来报道。凤凰卫视当然亦不甘落后,派出“史上强大阵容”——三个“人”的小组,一个摄影师,一个技术,还有一个就是张凌云。



    采访期间,工作十分繁忙。张凌云抱着一股“不管了,拼了!”的劲头,白天黑夜连轴转,从头到尾,全情投入,一鼓作气,最紧张的时候,一天之内拍发了五条新闻,做了不下10次电话或卫星连线。这还不算,关键是熬时间难受。那段日子,为了捕捉新闻点,张凌云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4点一直到凌晨1点。大家都知道,温家宝总理有一贯坚持晨练的习惯,即便到外国访问也从不间断。用总理自己的话说,坚持晨练反映出一种中国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张凌云这些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总理坚持晨练的好习惯,相当于给了一个提问的绝好出口。



    这不,东京的活动结束前的这个清晨,天还灰蒙蒙的,微透霞光,张凌云就起来了,一看时间才早上四点多,刚下楼,就看到总理出来了。只是,无数保安虎视眈眈,直接组成了一个铜墙铁壁的人肉城墙,要跨过这道防线,谈何容易。所有记者都被赶到大堂的一角,正当张凌云一筹莫展之际,总理发现了他们,大老远朝他们打了一个招呼。这样一来,警卫也不敢拦了,大家一拥而上冲过去采访,张凌云生怕错过这个好机会,也不顾往日的娴静形象,眼疾手快第一个冲上前去,截到了期待已久的温家宝总理的回答:“这次访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听完这话,张凌云喜出望外,果然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次可捡到大宝了!这是总理首次对媒体评论这次访问的效果啊!



    脸都还来不及洗,张凌云以最快速度连线凤凰,做了出镜报道。这条新闻赶在7点钟《凤凰早班车》头条播出了。在国内外舆论焦急观望,世界人民都在等待这场“融冰”结果的时候,凤凰卫视第一时间播出了总理的定性回答,意义不可谓不重大。新闻一播出,凤凰卫视香港总部的电话铃声不断,各大电视台打来电话要求购买采访片段,甚至连“东道主”日本的NHK电视台也打电话来要求购买。上午10点多,当张凌云他们坐新干线到京都的时候,在一个日本朋友的手机上,张凌云看到了日本的电视台播出的他们刚做的采访,刚才还“砰砰”急跳的心开始沉下来,一会,睡神慢慢来了。前一天晚上才睡了三个多小时啊!



    此时正值4月,日本的樱花开得最灿烂的季节,但张凌云一直忙得脚不着地,别说拍照了,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常常早上4点起床泡了一包方便面,晚上11点回到房间还没来得及吃。最后一天,马上要离开日本时,大家提议拍张照留念一下吧,张凌云才下楼在酒店下面的樱花树前,照了一张照片。拿到照片张凌云傻了眼,两个腮帮子完全凹下去了,像鬼一样,十分恐怖!



    为了工作拼命的劲头,从张凌云娴雅、知性的笑脸上可一点都看不出来。看不出来不代表张凌云的小宇宙就不爆发啊!爆发起来时,那可是大老爷们都望尘莫及的!



    “与有荣焉”



    那是2009年2月,之前,那场横扫半球的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世界各国人民都在惶恐不安中观望各国的最新动态。中国领导人在此时频繁开展了“正月外交”,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先后出访。其中***主席对沙特、坦桑尼亚等亚非五国的访问尤受世人瞩目。



    外界除了关心中国和沙特的能源合作之外,还在观察中国对非洲的态度。在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冲击下,西方国家自身难保,暂停了对非洲的援助,许多合作项目也被搁置起来。而随着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则越来越受世人关注。所以,此次出访,中国是否会像其他国家一样抛弃非洲老朋友,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提出的八项举措是否会如期落实,世界各国拭目以待,要在***主席这次访问中寻找答案。



    去沙特之前,张凌云事先做足了准备。凤凰的许多外访记者都是女性,除了先天的温柔攻势比较容易打动保安之外,心细如发也是女记者的优势之一,细心程度上,张凌云在女记者里面堪称首屈一指。但张凌云性格的最大特点还不在此,要强才是她的性格利器。而这种潜质,早在儿时就现出萌芽了。小时候当上班干部的她,早早成了老师的“左膀右臂”,但是上了几年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张凌云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走到办公室,在众目在睽睽之下跟班主任说,“我辞职不干了,只想做回一个普通的学生。”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这个姑娘也太有性格了吧,原来小小年纪,张凌云觉得老师有点不理解自己,要强的她就毅然决然地行动了。



    再说这次对沙特的访问中,张凌云的韧劲儿又上来了。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能源问题。出发前,张凌云已经和中国能源的掌门人——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相约,抵达沙特之后做一个专访。除此之外,另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在张凌云心中暗暗萌生了——要是能专访到***主席就好了。当然多年跟随采访的经验告诉她,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太大了。



    千算万算,没想到还没出门,老天就给了张凌云当头一击。出发之前,办理沙特签证,飞机起飞前三个小时,张凌云才把签证拿到手,跌跌撞撞地冲到机场时,张凌云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尽管如此,张凌云还是不敢有一丝懈怠。从第一站开始,张凌云就不断朝各个渠道发出“电波”,表达专访的意愿,但关键时刻,大家统统免疫,都没有给她直接回复。出国外访,领导人的行程都是严丝合缝按照预定行程进行的,临时穿插采访的可能性几近为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强的张凌云这次卯足了劲,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接连不断发出求救信号。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张凌云到达第四站坦桑尼亚的时候,突然收到消息说,***主席可能在这里接受她们的采访。当外交部新闻司跟她们确定了采访的安排时,张凌云兴奋坏了,丝毫不亚于中了六合彩,当天晚上差点兴奋得睡不着觉。



    当然,确定下来接受访问是一回事,访问到有意义资料又是另一回事,等待的时间里,张凌云经过了紧张的准备,确定了访问时间和要提问的问题。



    第二天***主席要进行的活动总共有八项,而安排给张凌云的时间,是出席晚宴前的一小段。时间少,任务重,在一间小小的会客厅里,在随访的中方记者、坦桑尼亚电视台以及其他代表团成员的面前,面对众多摄像机,张凌云直奔主题,巧妙地向胡主席提问了此次中非访问的感受,而胡主席的回答是令人始料未及的,简直堪称此次非洲访问中最重量级回答:作为非洲的真诚朋友,中国政府将继续按时,保质落实好援非的各项举措。



    短短的一段话,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外界的质疑,也让非洲老朋友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新闻一播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以及很多外国通讯社媒体,立刻纷纷转发了这条凤凰卫视的独家消息,并对这段采访内容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而远在凤凰卫视香港总部的凤凰同事们,也纷纷向张凌云打来电话,直呼为凤凰采到如此有价值的新闻,每个人都“与有荣焉”。



    “你们家丫头也太厉害了吧”



    小时候的张凌云总没有想过,长大之后会走那么远。



    那时候,张凌云跟别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喜欢跟着爸爸东跑西颠。张爸爸是摄影记者,经常四处出差,顺带着,小凌云也跟着长了视野。别的孩子都在家里玩过家家,她却神气地坐着火车走南闯北。还不到上小学的年纪,她跟着爸爸已走过很多地方,北上北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南至上海,仰望上海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东到东北,站在莽莽雪原上感受东北的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西下内蒙古,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跑、歌唱。所以小时候,张凌云最喜欢爸爸了,当然还得益于爸爸的一样好东西——照相机。



    二、三十年前的内地,还很少家庭有自己的照相机,更别说专业级别的了,而张凌云从很小就端着相机,跟爸爸比葫芦画瓢地学照相了,时不时的,还钻到暗室里看爸爸洗照片。第一次看到影像一点点显现出来的时候,她觉得特别神奇,缠着黏着要跟爸爸学。四、五岁的时候,张凌云一家去上海。路人看到一个小不点儿,个子还没大人蹲着高,举着相机,煞有介事给大人拍照,都在旁边笑她:“这么点儿的小孩,会照相吗?相机都举不动。”小小张凌云一听,气得满脸通红:“当然会了!我爸是专业摄影师!”



    这么要强的一个小孩儿,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好戏还在后头呢。一上小学,小丫头的这股认真劲儿就被老师瞄上了,一年级就让她当上了威武的班长,二年级又戴上“三道杠”,成为令人羡慕的大队委员。结果,全班都让她给管得服服帖帖的,老师为放心,直夸她是“左膀右臂”。不过同学就惨了,不停有家长向张凌云父母告状,“你们家丫头也太厉害了吧。”



    “千淘万漉”在广院



    真正接触电视节目制作是张凌云高中时,当时河南电视台青少年节目《跃出地平线》到高中挑选嘉宾主持人,由于从小是文艺积极分子,长得又乖巧可爱,张凌云有幸被选上了。第一次登台,张凌云的搭档的是河南台著名主持人海霞。这次表演,让初涉荧屏的张凌云慢慢找到了乐趣,从此也对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产生了兴趣。从拍摄、编辑、节目内容策划、甚至到买什么奖品,张凌云都看得津津有味。也是在电视台的同事们那里,张凌云第一次听说北京有个广播学院,最出名的就是播音系,培养了很多知名的主持人和播音员。



    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虽然知道难度很大,张凌云觉得还是应该试一试。



    张凌云是独生女,一路长到大,从来不娇气。小学考初中上哪个学校,在父母的放权下,张凌云自己决定,小小年纪主意很大,懂得自己要什么。高一的时候,张凌云自学了高中三年的英语,并做完了所有高考的试题。到了高三,别人都在埋头苦读的时候,她轻轻松松,即使为了考广院需要准备大量的专业课,张凌云也一点都不觉得紧张,每天都坚持弹两个小时的钢琴,也从没熬过夜,晚上十点钟一定上床睡觉了。



    虽然张凌云自我感觉良好,但广院的面试成绩并不理想,好在张凌云是个考试型选手,高考的时候发挥超常,最后播音系河南考生中文化课第一,顺利进入广院。



    广院卧虎藏龙,有人冠之以“大染缸”之名。很多同学进来后常会觉得失落,因为周围的同学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来的。播音系的个个都是帅哥美女、伶牙俐齿;文编系的不是小提琴十级,就是钢琴十级。张凌云在这里,却有鱼游大海的感觉,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她始终抱有这样一种自知:是鱼就不羡慕飞翔的鸟儿,是草就不羡慕花的芬芳,只要做自己就好了。这种性格也是日后眼见同班同学显贵腾达,张凌云还能不为之所动的原因之一。



    当年广院,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能够站在广院的舞台上,就可以站上任何一个舞台。”这句话真有点道理,因为想站在广院的舞台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以一年一度的“广院之春”为例,虽然只是一个大学的文艺晚会,但却要经过“魔鬼式”的选拔过程,台下的评委都是圈内的专家名人,最恐怖的不是他们,反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眼光挑剔、行为火爆、点火就着、绝不留情,稍不满意,馒头、纸飞机就从天而降,台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嘘声、起哄声此起彼伏,不少选手都是哭着跑下台的。所以能够最后站到决赛的,不仅才艺过人,还必须心理素质过硬,实在是不容易啊。张凌云在广院的“千淘万漉”之下,4年之后,百炼成钢。



    大学毕业,一鼓作气,张凌云又接着读完了电视剧编导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第一年结束后,张凌云经同学介绍进入凤凰北京记者站实习,冥冥之中的缘分,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她爸的老本行,踏上了新闻之路。



    这便是传说中的“麻雀虽小”



    北京市海淀区165号南门凤凰会馆。



    著名的人大附中身后那个不起眼的六层小红楼。凤凰的北京节目中心就藏身在这样一条很难找到的小胡同里。第一次走进这栋小楼的时候,张凌云突然感到有一种失落,甚至疑问,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卫视吗?和中央台或北京台比起来也太过简陋了吧。同事笑着告诉她说:“香港的总部条件也好不到哪去!”张凌云就更纳闷了,“那这么多好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张凌云一头扎进北京记者站,开始小心翼翼地寻找答案。



    毕业之前,不少师哥师姐告诫学弟学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要有心里准备,可能会遭遇冷言冷语甚至是冷板凳,所以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耐心等待。张凌云却惊奇地发现,凤凰的工作氛围完全不同,既没有论资排辈,又不会歧视新人。只要你虚心、努力、不怕吃苦就有机会。尽管如此,刚加入凤凰的时候张凌云的心情还是忐忑不安,看看周围的记者都那么优秀,自己既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又没有采访经验,总觉得心里没底。当时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后一轮的谈判,在记者站负责人潘力老师的鼓励下,经过认真的前期准备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张凌云成功地在几个重要场合独家采访到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这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记者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啊。



    现在回想起来,张凌云还是很庆幸她的记者生涯是从北京开始,这个作为中国的首都的城市,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她作为当时凤凰在北京为数不多的几个记者之一,有机会见证朝核六方会谈开启,两岸直航,03年非典等一系列重要的新闻事件。



    来香港的前一年,资深记者闾丘露薇被派到北京当首席记者,张凌云也有幸跟着这位仰慕已久的高手学艺。在她的“魔鬼训练”之下,她们在北京的几个记者在业务上突飞猛进。经过几年的锻炼,张凌云刚在北京找到感觉,就要被调到香港总部了,最后的期限是2005年的3月底。自己突然要离开这个学习和工作了八年的城市,张凌云心里总是不舍得。最后一次两会她做的特别用心。总理记者会那天张凌云和老魏以及阿钟早上6点就来到人民大会堂外排队,寒风中她突然意识到,曾经无数次来大会堂采访竟然没有拍过一张照片,于是赶快拿出相机和亲密战友们合影留念。



    2005年4月1号,愚人节那年,张凌云正式到香港总部报到,被分到了香港新闻组。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北京的同事当年说香港总部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去。因为实在太小了,资讯台只占了一栋写字楼一层的一半。主播台正对着剪片和主编,距离剪辑师的办公桌只有一两米远。做直播的时候,这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声,生怕影响直播。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制作的新闻节目,短短的几年间已经让凤凰扬名海内外。



    “鸟语”难关



    刚来的第一个月,公司首先安排张凌云做了滚动字幕的打字员和新闻主编助理,随后就开始了香港本地新闻的采访。



    对于张凌云来说,一开始最头痛的,首当其冲的是语言问题。广东话一句也听不懂的她,第一次被派出去采访就碰了钉子。当时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团体要求车费加价的记者会,几个“的士佬”一字排开,乌里哇啦地说着夹杂着俚语的“鸟语”,张凌云顿时晕菜。怎样才能迅速的学会广东话,张凌云于是向同样是内地来的同事求救,他们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本地电视台的新闻和电视剧,因为是有字幕的,很快就会听懂。张凌云打开电视一搜索,香港的电视台正在播放韩剧《大长今》,广东话配音加中文字幕的,简直是太完美了。加上她们的摄影师全部是地道香港人,每天出去采访也要硬着头皮听广东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凌云最初的担忧很快不存在了,而且粤语进步神速。一个多月她已经可以听得七七八八,三个月后就敢开口讲了,虽然发音还是很不标准,但一般的沟通没有什么问题了。



    语言关过了之后,就开始考虑新闻本身的问题。因为和首都北京比起来,香港真可以算是一个没什么新闻的地方,张凌云以前在北京拍的新闻大部分都会上直通车,到香港之后,她却发现每天都在忙,而且工作的时间特别长,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七八点,拍了三四条新闻,却没有一条够分量可以上直通车的。以至于有朋友打电话来问,到香港后是不是改行不出去采访了,怎么老也没看见你报新闻呢。反差就是这么大,北京的新闻全是国家大事,香港的新闻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张凌云一开始的时候非常失落,甚至做梦都梦到回北京采访。但后来她自己也想通了,其实大新闻并不难做,因为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就已经具有了新闻价值,难做的反而是小新闻,如何找到新闻点,并把它做得好看,才真正考验一个记者的水平。



    没有了思想包袱,张凌云突然发现香港有很多可爱之处,而且呆的时间越长她越爱这个地方。美食和购物之都是对游客而言,对一个在内地长大的记者来说,这里的文明程度、法制精神、社会管理以及资讯流通都像氧气一样滋养着的心灵。而香港的很多经验,对于正在转型中的内地社会而言,的确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小家伙看到电视上的妈妈就落泪



    在凤凰呆的时间长了,对凤凰的文化熟稔于心之后,张凌云渐渐习惯凤凰高节奏的工作方式。一个月三十天,最多的时候,二十多天都要在空中飞来飞去,也属于凤凰典型的“空中飞人”之一了。甚至几次出门,连行李箱中的衣服都来不及收拾,从这个国家拖到那个国家,名副其实拖着一个“拖油瓶”。



    2008年,张凌云添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有了儿子之后,张凌云完全体会到了什么是妈妈的心。看着怀里的小宝宝,张凌云又喜又急。平时工作出差那么多,儿子怎么办?常年出差在外,本来匀给家里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一想到很快要离开儿子,张凌云心中心痛不已。只要在家,每天晚上睡觉前,张凌云都会给小家伙讲故事、唱催眠曲,



    工作所迫,生完孩子三个月之后张凌云开始上班,半年就开始出差了。旅途的辛劳可以克服,但心中的惦念却成为一种折磨。忙的时候当然工作第一,其他的事都抛在了脑后,一闲下来张凌云就开始挂念这个小人儿。尤其是出差的时候,一想到小小的儿子在家里想妈妈的样子,张凌云就忍不住落泪,那次远在千里之外,得知儿子生病不舒服,张凌云当时心急如焚,真是一言难尽。本是非常顾家的人,工作的特殊原因不得不飞来飞去,可无论都到哪里,一颗心,都被儿子小小的身影牵挂了去!



    儿子小的时候还无所谓,稍微一长大,小家伙有了主意,特别喜欢黏妈妈。上次张凌云去美国,回来之后,家里人七嘴八舌告诉她小家伙在家的表现。开始,一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他就指着妈妈,特高兴地喊“妈妈”,次数多了之后,小家伙再看电视就不笑了,而是往往看着看着,一撇嘴,两行豆大的泪珠就滚下来。家里人为这事人心惶惶,一看到这情况发生,赶紧把他抱走,转移注意力。听家人一边说,泪珠一边顺着张凌云的脸颊流下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



    2011年1月1号,张凌云从工作了五年的香港新闻组调到了特稿组,除了继续负责领导人外访之外,平时的工作重点也从香港日常新闻采访转移到从记者的角度观察分析时事。走过十年,又来到一个新的起点,带着一颗谦卑的心,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