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2章 两担谷子也能算彩礼吗?
    赵弘生教授年轻时酒量很好,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不好,就逐渐戒了。但是仍然喜欢看后辈喝酒,有时候他自己忍不住酒香的优,惑,便拿酒瓶盖子装一点白酒,放在餐位前,酒虫动了就闻一闻。



    这是当初刚进入老教授的课题组时,五位师兄师姐告诉顾秋风的一则“秘闻”。



    因而,此刻面对老教授的这个问题,六个人都比较“矜持”,意见竟出乎意料地一致:



    “来两瓶果汁就行了!”



    “跟我你们还客气什么?”



    赵弘生教授笑了笑,道:“我听说你们几个酒量还不错,这会儿怎么喝起果汁来了?这样吧,我喝果汁,你们喝啤酒,先来两件,不够再加,吃好喝好啊。”



    六个人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酒水这事就这样搞定了。



    两件啤酒和一大瓶果汁被送过来后,几个服务员便如流星赶月似的端着一个个盘子走进了包间,并且把一盘盘看上去品相非常不错的菜肴摆在了玻璃桌上。



    盘子很多,大概十一二个的样子,每一盘菜的分量很足,完全不用担心一人夹一筷子菜就没了的情况,摆盘也很讲究,虽然达不到艺术品的标准,但也是层次分明,每一个盘子边上还摆了一朵小花花。



    这不,顾秋风的目光,就被正前方的一道菜给吸引住了。



    “这道菜的名字叫做老虎菜。”似乎注意到了顾秋风的视线,赵弘生教授指着那道菜微笑着解释了下。



    老虎菜?



    顾秋风微微愣了愣,旋即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大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正如夫妻肺片里没夫妻、麻婆豆腐里没麻婆、老婆饼里没老婆等一样,这道老虎菜里,自然也没有老虎。



    你也许会问,那它是怎么回事呢?



    它实际上是由香菜段、青辣椒丝、黄瓜丝混合好之后,层层堆叠而成。



    咬上一口嘎嘣脆!



    服务员一离开,赵弘生教授率先拿起了筷子,笑道:“我就不给你们劝菜劝酒了,想吃哪一道菜,自己夹,够不着的,可以把这玻璃桌转一下。”



    他这话一说出口,众人心里轻松了不少。



    一时间,228包间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好不热闹。



    赵弘生教授刚才还说不给大家劝酒劝菜,可是一开吃,他就把自己说的话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个劲地让大家多吃些。



    包间里,俨然变成了长辈给晚辈劝酒劝菜的现场。



    顾秋风一边喝着杯子里的啤酒,一边应和着酒桌上的话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包间里的气氛依然很热烈。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弘生教授突然开玩笑似的问了句:



    “顾秋风,谈没谈朋友啊?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噗!



    听到这句话,顾秋风差点一口啤酒喷出来,心慌之下,急忙咽下去,好悬没把自己给呛到。



    老教授……怎么突然问起这事了?



    难道想给我说个媒啥的?



    他正想说出那句万金油般的话,可是却被李小红抢了台词。



    “老师,秋风学弟有女朋友,他女朋友的名字叫学习,他是个爱学习的男人。”



    “哈哈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



    酒不醉人人自醉,赵弘生教授虽然喝的是果汁,此时竟也有些醉了,开始说起自己的往事:



    “我像郑宗绪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成家立业了,那时候我在咱们金陵大学读博士,住在印刷厂那边的老宿舍楼里,三个人一间宿舍,家安在马,鞍,山路那边,房间十平米,厨房两平米,卫生间与邻居共用,我太太不会骑车,也不认识路,于是啊,我往往一边要看书写论文,一边还要给家里买煤、买米、买菜,现在想想,真是挺怀念的。”



    到了这儿,顾秋风才明白,老教授这是“借他人的酒瓶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啊”。



    “老师老师,你当时结婚的时候交了多少钱的彩礼啊?”几杯啤酒下肚,李小红开始起哄了。



    “彩礼?”



    赵弘生教授突然笑了起来,还伸出了两根手指:“就两担谷子,我挑一担,我父亲挑一担。”



    “啊?”施文秀惊呼一声,而后呢喃道:“两担谷子也能算彩礼吗?”



    “我还不瞒你们。”赵弘生教授道,“那时候我家还在农村,每年的收成除了谷子外,什么都没有。”



    “老师,还是你们那时候好,现在我老家那边,去年结婚的彩礼还是二十万,今年就飙升到五十万了。”



    吴刚说着说着便摇头晃脑了:“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众人又笑了起来。



    “你不能跟我们那个时候比。”赵弘生教授摆摆手道,“我们那时候,猪肉才几毛钱一斤,一年到头能喝上一瓶汽水,别提有多幸福了。”



    紧接着,老教授又告诉六个人,自己的老家在苏省武进,小时候全家人常年挤在一间住房内,家中一共也没有几本书。六六年中学毕业后,虾乡务农十年,这期间自己的住房是一间茅草屋,屋子里放着锄头、镰刀等农具,以及储存稻谷、麦子的大缸,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条兼作桌子和椅子的长条板凳。他把几册码列的书陈列在长凳上,把几本文学书籍放在在褥子底下,白天种地,只有到了晚上才能读点书。



    “所以啊,你们读书就要读出点名堂出来。”赵弘生教授如此感慨道。



    顾秋风听了,不由得一阵唏嘘,老教授的故事,也太励志了吧!



    想想看,昔日一个躬耕于农亩的年轻人,却一步步地成为了今日的学术大牛,这样的故事,恐怕只有小说才敢写啊!



    “七八年,灰复高考后,我考入了苏洲大学外果语言文学系,本来,我是想按部就班地在苏大外文系好好读书的,基础英语之类的课程虽然有点繁琐,但我深知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也就认认真真地学下去了。那时候,我心里有一个长期目标,便是做英诗中译的工作。”



    随着赵弘生教授将自己昔日的过往徐徐道来,顾秋风等人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筷子也放下了,思绪跟随着老教授,渐渐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