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日, 灵武城。
天色已经渐渐昏暗,城外连绵的田地仿佛蒙上一层锗色轻纱。韦见素和房琯跟在杜鸿渐身后,匆匆走进灵武的南门城楼。
杜鸿渐示意他们在先, 一反手, 就关上了楼梯口的拉门。
眼前顿时一黑。
房琯意外地啊了声,下意识抱紧褡裢,就见杜鸿渐那团黑影从墙边摘下火炬和火折子,嚓地点燃, 于是视域重现光明。
三人爬上楼,窗外天幕已经彻底黑透, 旷野中仿佛有星星点点的火光闪烁,太过于微弱,很难辨认是萤火虫还是黄河水反射的月光。
杜鸿渐就着火把依次点燃蜡烛, 比手请两位重臣坐下。
房琯好奇地四面张看。
这间不伦不类的登基大殿居然布置的像模像样
天花板垂下明黄的帷幕, 墙壁用花椒混着泥水重新抹过,屏风用料上佳,稳重又富贵, 地上竟还拼凑出几块金砖
杜鸿渐一端茶。
“房相见笑了,这几块实则不是金砖,乃是拼凑了几件妇人首饰,融了抹一层, 聊胜于无罢了。”
又问韦见素,“左相安好”
“好, 好。”
“左相此来,可是有要事在身”
韦见素在圈椅里尴尬地扭动身子,似乎不大好开口,犹豫了很久才道, “其实也没什么。”
杜鸿渐疑惑地看他一眼,韦见素立刻把目光挪到了别处。
房琯在旁焦急不已,恨韦见素官职更高,更恨他无能。
照官场上的规矩,左相不开口,他一个新提拔的宰相不好抢话。可什么叫也没什么两人离开成都时,明明得李隆基殷殷嘱咐,重任在肩,好容易走通蜀道抵达灵武,韦见素却连口不敢开
他宦海沉浮多年,遍历六部和州府,始终没升上相位,眼看头发花白,还以为临门这一脚踢不进去了。
偏巧,就在他打算致仕时,安禄山反了
开大朝会那日,他身体不适没有出席,没想到转瞬之间圣人就跑了
爷娘妻儿闻讯,齐声唾骂,唯房琯灵窍大开,不顾病体,快马去找名相张说的两个儿子,说服他们搭伴追赶圣驾,可走出长安才二十里,这兄弟俩就再不肯往前走一步。房琯只得一个人咬牙策马狂追,半路上马跑了,愣是靠一双脚,在剑阁附近的普安郡追上了圣人。
果然这一追,就追到了相位
李隆基见到风尘仆仆的房琯,大为感动,君臣携手叙话,说起旁人临阵退缩,且哭且叹。李隆基更当即下诏,认命房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达成都后,又加授了银紫光禄大夫。
安顿下来后,房琯又发现几个昔日中枢近臣,譬如裴禛,竟已死在马嵬坡,活人中官职最高的韦见素,还被禁军抽得满头血块。
他不由得自叹英明,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眼看韦见素三棍子打不出一声儿,再拖延下去,杜鸿渐起身告辞,那不知何时才能拜见李玙,房琯便当仁不让地咳嗽了声,满面堆起笑容。
“杜郎官见笑了,圣人西幸路上封的相,灵武这么快就知道了”
杜鸿渐向右上方恭敬地拱手,眼睛却牢牢盯着房琯。
“房相啊房相,以您的身份来说这句话,就是替太上皇敲打圣人啦圣人虽已登基,但毕竟时日尚短。更何况,中原二十几个州府陷入战火,邸报、敕令皆不通畅说句难听的,国朝上下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皇帝换了呢”
你嘴里有个圣人,我嘴里也有一个圣人。
房琯连声干笑,有点不知道这话怎么往下接。
李玙早在七月十二日,没等李隆基先行颁发退位诏书,也没等官册、玉玺到手,就抢先发布了继位的诏书,改元至德,不仅在这座简陋的城楼举行了继位仪式,接受群臣拜舞,还颁旨大赦天下,认命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为中枢侍郎、同平章事,接下来还提拔了一大串朔方本地的中下级官僚。
他这一套操作,比逼迫高祖退位的太宗,逼迫高宗退位的则天皇后,逼迫睿宗退位的圣人,更迫不及待,姿态更难看,不光视李隆基如无物,更视国家的礼法制度如无物。
当然,继位本来就是刀架在李隆基脖子上逼出来的,没弑父就算不错了
房琯千里迢迢辛苦赶来,不是帮李隆基教导儿子的。
他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程序走到位,把漏洞弥补上,让他们父子下次相见,能和和气气坐下来慢慢聊。其次嘛,自然是在新君面前多多露脸,毕竟岁月不饶人,李隆基再不情愿,总是要让的
“这个,事急从权嘛。再说,圣哦不不,太上皇心里惦记圣人,颁发数道制书,皆是襄助圣人平叛的重大举措。只因蜀中道路不便,我与左相走了两个月才抵达灵武,一路战战兢兢,唯恐耽搁了圣人的大计啊”
房琯轻轻吐出口气。
“圣人他,没空见一见我们吗”
房里静悄悄的,只有蜡烛在噼啪燃烧,三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微微摇晃,边缘都是虚的。
灵武的夜晚,安静的好像悬浮在半空,周遭竟无一点儿人声。
杜鸿渐展颜一笑,自觉已经替李玙搭够了架子。
“圣人这就来,请房相稍候。”
杜鸿渐起身离去。
韦见素愁闷地摸了摸额头、脖颈上才长好的皮肤,很是忧虑。
“房郎官啊,你是没见着那个郑旭下手多狠,打的我真是斯文扫地,无脸见人哪”
房琯很不以为然。
“韦郎官,当日他在马嵬坡打你,你还是同中书门下,副相而已,如今可是堂堂的左相。比杨钊还高半头你瞧从前几位左相何等威风张九龄、李林甫,那都是”
他压低嗓子,贴着韦见素的耳根。
“那都是压着新君说话的人物。你先支棱起来,别人才会敬你怕你。你瞧瞧你,怎么见了个杜鸿渐,就不敢说话了”
“得了吧我劝你别招惹这位活阎王”
韦见素想起马嵬坡那夜李玙何等凶神恶煞,简直心有余悸,腿肚子都抽筋,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高力士手下的五儿,你算算他侍奉圣人多少年了人家说长辈养的猫儿狗儿,都值得个敬字。这位可好,说杀就杀。那头,飞起来往圣人门上撞定要当面杀了贵妃才作数呢什么左相右相你以为真是抬你进凌烟阁哼,圣人手里没几样玩意儿了,拿空衔哄咱们纳命。你要整治新君,你自便,我可不给你敲边鼓。”
两人嘈嘈切切,争的不可开交,忽听身后楼梯口传来一道低沉的男声,尾音上挑,带着敷衍客套的笑意。
“太上皇真是心疼朕,朕还没拜相呢,就塞过来两个。”
房琯慌忙回头。
他上次见到李玙还是天宝十四载的年尾,在龙池殿,李玙劈手打了杨钊一个耳光,就被李隆基软禁了。
楼道上开了一扇窄而长的窗。
李玙拾阶而上,将好穿过窗口斜斜的楔形光带。
一弯下弦月寂寥地挂在他头顶,塞外荒凉的北风自他身后长驱直入,从房琯眼前呼啸而过,转瞬便消失了。
“臣,”
房琯张了张口,明显感觉到李玙不怀好意。
“臣拜见圣人,臣请圣人万安”
李玙从昏暗的楼梯上前一步,走近房间,站在微弱跳跃的烛火下。
他没有像房琯想象的那样,一俟登基就忙不迭穿戴起明黄圆领袍衫,称孤道寡,自诩高贵,而是和朔方军提拔上来的杜鸿渐,乃至楼下一众左千牛卫一道,身披明光甲,腰胯两把刀。
连日奔波风尘令他面上黝黑苍老,轮廓更深邃,线条更硬朗,还平添出一股与龙池殿上截然不同的,坚定而夺目的风姿。
那是血与火淬炼出来的真龙之气。
房琯清了清嗓子,从褡裢中取出一只卷轴,一个锦盒,郑重地双手奉高过顶,双膝下跪。
韦见素也忙跪下,朗声道,“臣,领太上皇制书及口谕”
“国玺是吗”
李玙随意打断他。
手一抬,掀了盖子,取出传国玉玺盘在掌心看了一转,扭头扔给内侍。
“替朕收起来。”
漂亮的抛物线一闪而过。
房琯牙关紧了紧。
“圣人”
李玙打开册立新君的官册,轻轻瞟了眼,往韦见素怀里一甩。
“朕十二日才登基,昭告天下。十五日太上皇行至汉中,便诏令诸子分领各节度使。其中朕只统辖朔方、河东、河北、平卢四镇;永王李璘坐镇江陵,也领四镇,与朕比肩这倒还无妨,阿璘去江东,原是朕与太上皇在马嵬坡议定。朕只问你,盛王李琦凭什么做广陵大都督,丰王李珙又凭什么做武威都督还有虢王李巨,他算个什么东西”
李玙嘴角噙出一丝漫不经心的笑意,徐徐道。
“这个五王并立,到底是谁的主意朕贵为天子,倒要与他们平起平坐,分而治之”
这是要追究经办之人的责任,敲山震虎
房琯猝然僵住,打量李玙半晌,想从他冷峻的眉眼中找出些许退让。
韦见素已慌了神,咚咚叩首。
“圣人息怒所谓五王并列,实乃交通不畅之故。当时太上皇实在不知圣人已经登基,忧心中原群龙无首,才下诏令只是为了表明宗室平叛的决心啊”
“是吗”
李玙打量韦见素,显然听而不信。
“那这道制书,是谁替他捉刀起笔”
李玙隔空点了点韦见素的脖子,动作轻飘地犹如玩笑,但话里的意思却是分外凶狠。
“是你,还是房相”
韦见素苍白的面孔扭曲,深感这趟来,简直就是千里送人头,愚不可及。
半晌,他艰涩地挤出半句话。
“是,是太上皇口述,臣,捉刀。”
李玙点点头,对他的配合欣然满意。
“嗯,有谁反对吗”
“有”
韦见素精神一振。
“谏议大夫高适说不可行,但太上皇没有听从。”
李玙这才顺了意,眉头一扬,语调高起来。
“诶呀,你看,这样忧心国事的能臣,太上皇偏要留在身边,倒把你们两个派来虚应故事。”
他又饶有兴味地去问房琯。
“照房相以为,五王并立可是退敌安国的良策呀”
房琯气喘沉沉,才开口想说什么,就听见楼梯上一片乱响。十来个人一起涌进来,为首的一个青年神采奕奕,兴奋地大声嚷嚷。
“圣人京兆尹崔光远携长安府县两级官员二十余人来投”
李玙一抬头。
“崔光远来了”
“对就是崔光远,他保住了长安”
李俶咬着牙不去回想方才秦大匆匆来报,所说被屠戮的宗室具体是谁。
“太好啦朕要大大封赏,委以重任封他做御史大夫,让他返回渭水召集逃散的官吏民众,都来灵武咱们轰轰烈烈地打回去”
李玙分外高兴,李俶振臂高呼,亦是满面泪印。
父子俩相对喜极,早把房琯抛在脑后,至于什么国玺,什么官册,更是末节又末节。
韦见素见状,跪坐在后脚跟上大大松了口气。
房琯却凝眸思忖,目光在李玙和李俶之间来回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