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意为:过去和现代的文人,下笔写文章时候,总要以“珠圆玉润”四个字为标准。书法家也是一样,下笔酝酿字体的组织结构时,也以“珠圆玉润”四个字为标准。
曾国藩认为“珠圆玉润”是文学造诣达到的一个境界,而下笔就能结体,这需要下一番苦学的工夫。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曾国藩看来,只要肯读书,就能有这番成就。
清朝文学家龚自珍,自幼酷爱读书。年少时,由于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龚自珍从八岁就开始学习研究经文史料,十二岁学习《说文》,以经说字、以字说经,并在诗文上过早地显露出显著的才华。龚自珍的诗作不只是求文辞上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诗作应该学有所用,文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指出儒家学说、诗文与国家政事相结合就是有用,因此龚自珍的诗作里,更多的是掺杂了自身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隐含其中。感慨报国无门,国家之难,无以为报,龚自珍壮心不已,自己的志向抱负无法实现,因此特别苦闷,这些都表现在他的诗中。
在龚自珍的诗中,平常的景物都变得非常有灵性,盎然而有生气,动人耳目,引发人们缤纷多彩的想象。龚自珍的诗文,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语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而他的散文也超尘脱俗,语言活泼多样,有的奇诡,有的直率,行文瑰丽古奥,是我国古文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观,龚自珍开创了一个散文新面貌。谭献认为龚自珍的词作“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
曾国藩也深爱作诗赋文,他的文章也是自成一派,也就是“湘乡派”,他的诗作复兴了桐城派的古文。黎庶昌曾经评价曾国藩道:“使司马迁、班同、韩愈、欧阳修之文,绝而复读。”另外还称赞曾国藩是“自欧氏以来一人而已”。胡适也曾这样评价说:“古文到了道光、咸丰时代,空疏的方姚派、怪癖的龚自珍派,都出来了,曾同藩之出,使桐城派的古文仿佛得到了一支生力军。”可见曾国藩的诗文造诣之深。由此可见,“珠圆玉润”竟然是如此功夫,可谓是鬼斧神工。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天生所致,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而这些成就都来自于他们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有了“珠圆玉润”的功夫。作文写字力求达到珠圆玉润
原文意为:过去和现代的文人,下笔写文章时候,总要以“珠圆玉润”四个字为标准。书法家也是一样,下笔酝酿字体的组织结构时,也以“珠圆玉润”四个字为标准。
曾国藩认为“珠圆玉润”是文学造诣达到的一个境界,而下笔就能结体,这需要下一番苦学的工夫。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曾国藩看来,只要肯读书,就能有这番成就。
清朝文学家龚自珍,自幼酷爱读书。年少时,由于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龚自珍从八岁就开始学习研究经文史料,十二岁学习《说文》,以经说字、以字说经,并在诗文上过早地显露出显著的才华。龚自珍的诗作不只是求文辞上的优美,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诗作应该学有所用,文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指出儒家学说、诗文与国家政事相结合就是有用,因此龚自珍的诗作里,更多的是掺杂了自身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隐含其中。感慨报国无门,国家之难,无以为报,龚自珍壮心不已,自己的志向抱负无法实现,因此特别苦闷,这些都表现在他的诗中。
在龚自珍的诗中,平常的景物都变得非常有灵性,盎然而有生气,动人耳目,引发人们缤纷多彩的想象。龚自珍的诗文,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语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而他的散文也超尘脱俗,语言活泼多样,有的奇诡,有的直率,行文瑰丽古奥,是我国古文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观,龚自珍开创了一个散文新面貌。谭献认为龚自珍的词作“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
曾国藩也深爱作诗赋文,他的文章也是自成一派,也就是“湘乡派”,他的诗作复兴了桐城派的古文。黎庶昌曾经评价曾国藩道:“使司马迁、班同、韩愈、欧阳修之文,绝而复读。”另外还称赞曾国藩是“自欧氏以来一人而已”。胡适也曾这样评价说:“古文到了道光、咸丰时代,空疏的方姚派、怪癖的龚自珍派,都出来了,曾同藩之出,使桐城派的古文仿佛得到了一支生力军。”可见曾国藩的诗文造诣之深。由此可见,“珠圆玉润”竟然是如此功夫,可谓是鬼斧神工。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天生所致,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而这些成就都来自于他们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有了“珠圆玉润”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