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委婉的语言胜过强硬的态度
    原文意为:凡是与人交往,若无真心,则不足以感人。然而有真心而缺少文饰,那真心也难以表现。解读

    曾国藩认为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真意、诚意,并且在诚意的外表下还要附加一定的礼仪(文饰),这样人际关系才可以持久,才是可信任的。

    办事的时候没真意不能感人,但要满怀真意地直来直去,没有其他文辞以修饰渲染装点,那也是办不成事情的。

    曾国藩是汉臣,而清政府是满族执政掌权,因而汉臣握有总兵是清朝朝廷最为忌讳的事情,曾国藩为官期间,朝廷对他的态度复杂多变,时冷时热,将信将疑,因而,曾国藩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朝廷的猜疑之心。首先,曾国藩裁撤他亲手创建的湘军,用以消除清政府的疑心,他曾对弟弟说:“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几许,减去几成。”曾国藩认为古往今来,凡是权位声名太显赫的人大都没有善始善终,不如将权力自削一二,那么“晚节渐渐可以收场”。同时,曾国藩还将自己的家书公诸于世,因为他明白清朝政府也会对这些家书感兴趣,从而来窥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也有利于减弱清政府对自己的猜忌。

    对于长期带兵在外的曾国藩,与皇帝进行奏折往来是与朝廷的主要沟通方式,对于皇帝的错误指挥命令,曾国藩则采用“延缓”和“拖延”的办法,而当他有求于朝廷的时候,就会委婉而言,不得罪皇上。在对待给皇帝的奏折上,曾国藩曾经告诫弟弟曾国荃说:“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功夫。弟文笔不患不详明,但患不简,以后从简当上着力。”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奏折语言委婉的重视性,他认为与皇帝交往只是诚心还不够,还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惹来是非之祸。清朝晚期文学家俞樾曾这样评价曾国藩的奏折:“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三人的奏疏均可称大手笔。而曾同藩奏疏更绝!”

    在征伐太平军出发前,曾国藩把奏折上的“备棺在家”改为“带棺出征”以表达誓死效忠国家的决心,咸丰帝看了奏议以后非常欣慰而且很感动。可见与人周旋若无真心,那么不足以让人信任,但是如果有真心,却用不合理的方式表达也不能足以服人,所以委婉的语言胜过强硬的态度。委婉的语言胜过强硬的态度

    原文意为:凡是与人交往,若无真心,则不足以感人。然而有真心而缺少文饰,那真心也难以表现。解读

    曾国藩认为与人交往一定要有真意、诚意,并且在诚意的外表下还要附加一定的礼仪(文饰),这样人际关系才可以持久,才是可信任的。

    办事的时候没真意不能感人,但要满怀真意地直来直去,没有其他文辞以修饰渲染装点,那也是办不成事情的。

    曾国藩是汉臣,而清政府是满族执政掌权,因而汉臣握有总兵是清朝朝廷最为忌讳的事情,曾国藩为官期间,朝廷对他的态度复杂多变,时冷时热,将信将疑,因而,曾国藩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朝廷的猜疑之心。首先,曾国藩裁撤他亲手创建的湘军,用以消除清政府的疑心,他曾对弟弟说:“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几许,减去几成。”曾国藩认为古往今来,凡是权位声名太显赫的人大都没有善始善终,不如将权力自削一二,那么“晚节渐渐可以收场”。同时,曾国藩还将自己的家书公诸于世,因为他明白清朝政府也会对这些家书感兴趣,从而来窥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也有利于减弱清政府对自己的猜忌。

    对于长期带兵在外的曾国藩,与皇帝进行奏折往来是与朝廷的主要沟通方式,对于皇帝的错误指挥命令,曾国藩则采用“延缓”和“拖延”的办法,而当他有求于朝廷的时候,就会委婉而言,不得罪皇上。在对待给皇帝的奏折上,曾国藩曾经告诫弟弟曾国荃说:“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弟须加一番功夫。弟文笔不患不详明,但患不简,以后从简当上着力。”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奏折语言委婉的重视性,他认为与皇帝交往只是诚心还不够,还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惹来是非之祸。清朝晚期文学家俞樾曾这样评价曾国藩的奏折:“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三人的奏疏均可称大手笔。而曾同藩奏疏更绝!”

    在征伐太平军出发前,曾国藩把奏折上的“备棺在家”改为“带棺出征”以表达誓死效忠国家的决心,咸丰帝看了奏议以后非常欣慰而且很感动。可见与人周旋若无真心,那么不足以让人信任,但是如果有真心,却用不合理的方式表达也不能足以服人,所以委婉的语言胜过强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