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意为:三种招福气的方法是孝顺、勤劳、宽恕。
曾国藩“三致祥”的人生经验包括“孝顺”、“勤劳”、“敬恕”三个方面,这也是他治家昌盛的秘诀。
首先,孝致祥。“孝顺”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历来被人们重视,曾国藩认为“孝顺”是家庭祥和瑞气的象征,并把“孝顺”与“尽忠”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为官尽忠,诸弟在家尽孝,可使曾家“孝顺”的家风,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庇荫众民。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给将赴天津的二子信中说:“孝和友爱为家之祥瑞,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在其他事情或者没有马上应验.唯独在孝悌友爱上则立即获得吉庆,反之则得祸殃,无不应验。”希望儿子在他去世后,服侍两位叔叔要像服侍父亲一样,服侍叔母也要像服侍母亲一样,视堂兄弟为手足之亲。凡事都要节俭,唯独对待各位叔叔之家,则要处处从厚。对待堂兄弟应该以德业互相告诫,过失互相规劝,期于彼此都有所成就,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则亲他则其贵。爱他则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默默为他们祈祷,自然神人共钦。
其次,勤劳致祥。同治五年七月,曾国藩在《与纪泽书》中说:“既知保养,却宜勤劳。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在曾国藩看来,家人的“勤劳”可以看出一家的兴衰,保持勤劳于每一件事上,便可成就事业,为家庭张罗保福之道,为自己开创成功机会。因而,曾国藩经常告诫子弟们,要勤劳俭洁,戒除骄奢之习气。要求儿子们每日除了读书外,还要学着种菜、拾粪、喂猪等农活,并给他们每日规定功课,要求严格完成,并亲自验收。
最后,敬恕致祥。曾同藩待人处世圆融,秉持“敬恕”二字的心态。他在《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与纪泽书》中说:“做人的道理,古代圣贤千言万语也无外号‘敬恕’二字。”曾国藩将“敬恕”视为“能设身处地”,在待人处世上尽可达于“挈知之道”。
由此可见,“孝”为家庭之祥瑞,“勤”为家兴之象征,“恕”为立德之基本,曾国藩认为此“三致祥”若能做到,便可使家道保有良好的风尚,家族也能维持长远悠久。三致祥:孝、勤、恕
原文意为:三种招福气的方法是孝顺、勤劳、宽恕。
曾国藩“三致祥”的人生经验包括“孝顺”、“勤劳”、“敬恕”三个方面,这也是他治家昌盛的秘诀。
首先,孝致祥。“孝顺”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历来被人们重视,曾国藩认为“孝顺”是家庭祥和瑞气的象征,并把“孝顺”与“尽忠”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为官尽忠,诸弟在家尽孝,可使曾家“孝顺”的家风,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庇荫众民。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给将赴天津的二子信中说:“孝和友爱为家之祥瑞,人们常说的因果报应,在其他事情或者没有马上应验.唯独在孝悌友爱上则立即获得吉庆,反之则得祸殃,无不应验。”希望儿子在他去世后,服侍两位叔叔要像服侍父亲一样,服侍叔母也要像服侍母亲一样,视堂兄弟为手足之亲。凡事都要节俭,唯独对待各位叔叔之家,则要处处从厚。对待堂兄弟应该以德业互相告诫,过失互相规劝,期于彼此都有所成就,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则亲他则其贵。爱他则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默默为他们祈祷,自然神人共钦。
其次,勤劳致祥。同治五年七月,曾国藩在《与纪泽书》中说:“既知保养,却宜勤劳。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在曾国藩看来,家人的“勤劳”可以看出一家的兴衰,保持勤劳于每一件事上,便可成就事业,为家庭张罗保福之道,为自己开创成功机会。因而,曾国藩经常告诫子弟们,要勤劳俭洁,戒除骄奢之习气。要求儿子们每日除了读书外,还要学着种菜、拾粪、喂猪等农活,并给他们每日规定功课,要求严格完成,并亲自验收。
最后,敬恕致祥。曾同藩待人处世圆融,秉持“敬恕”二字的心态。他在《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与纪泽书》中说:“做人的道理,古代圣贤千言万语也无外号‘敬恕’二字。”曾国藩将“敬恕”视为“能设身处地”,在待人处世上尽可达于“挈知之道”。
由此可见,“孝”为家庭之祥瑞,“勤”为家兴之象征,“恕”为立德之基本,曾国藩认为此“三致祥”若能做到,便可使家道保有良好的风尚,家族也能维持长远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