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卢沟桥日寇寻衅上海滩国军会战(下)
中国最高统帅部反复研究后,决定在上海与日军决战。当是时,日军在上海的兵力非常空虚,仅有海军陆战队三千余人,而在华北却集结了三十七万兵力。蒋介石认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又有外国租界,在上海开战有可能引起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干涉;如果打得好,可能会在西方大国的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结局,近而挫败日军吞并华北的野心。蒋介石制定的作战计划是:避实击虚。陆军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的长江舰队。不料,计划尚未实施,便已全盘泄密;日军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主动发起了淞沪战役。
8月9日,驻扎苏州的淞沪警备师第二团在副旅长杨文瑔的带领下,秘密开进虹桥军用机场。日军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斋藤,驱车硬闯机场警戒线,并开枪打死中国卫兵;中国军队忍无可忍,被迫自卫还击,将来犯之敌当场击毙。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一带炮击,海军陆战队也沿北四川路一线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会战从此开始。
次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庄严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出动三个师的兵力,向上海市区之日军发起全面进攻;空军亦出动数十架飞机从南京起飞,到上海协同作战,对日军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队实施轰炸。大战初起时,国民党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炮火猛烈,攻势强劲。但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拼命死守。国军血战数日,逐步占领沪江大学、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要点。日军退守江湾,以海军司令部为中心据点负隅顽抗。在日军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面前,中国军队屡攻不克,伤亡惨重,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8月15日,日本内阁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派遣军总司令,率领五个师团约十万兵力,赶往上海参战。又增调航空母舰三艘、战舰三十余艘、飞机四百余架,一齐扑向淞沪战场。松井石根狂妄地宣称:“三个月之内,即可灭亡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统帅部亦决定增兵四十万、出动飞机二百五十架、战舰四十余艘,投入淞沪战场。陆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张治中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右翼为张发奎指挥的第八集团军,铺天盖地般杀进战场。
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决战,海陆空立体搏杀,争胜负夜以继日。空中数百架飞机穿云破雾,互相绞杀;漫天火龙缠绕,弹光闪灼;不时有战机中弹起火,凌空爆炸,洒下满天废铜烂铁。海上战舰盘旋,推波助澜;群炮对射,硝烟弥漫;双方均有战舰负伤累累,爆炸沉没。地面上大军鏖战,枪炮轰鸣,飞沙走石,血肉狼藉。整个上海市区完全笼罩在战火之中,无数的楼房、街铺、民居被炸成废墟。中国军队冒着弹火硝烟,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各条街道、据点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遍地死尸横陈,满目血流成河,阵地炸成瓦砾,国军赴汤蹈火。
8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在强大的海空炮火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地突破,从侧翼向中国守军阵地罗店、宝山、月浦、蕰藻浜发起猛攻,战况陡然吃紧。蒋介石急调陈诚的第十五集团军,火速分赴各处堵截。双方大军在方圆三十公里的战场上,展开了更为惨烈的大混战。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部队互相缠绕;反复拉锯,彼此胶着。但见:弹雨纷纷,扑面追魂夺命;炮声隆隆,大地为之颤抖。杀气腾腾,漫天血雨腥风;黑烟滚滚,日月为之失色。
淞沪会战是中国第一次出动海军、空军、陆军立体配合,步兵、炮兵、坦克兵大规模协同作战。由于此前从未进行过此类演练,指挥系统混乱不堪,致使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果极差。飞机俯冲敌阵时,地面部队未能及时跟进;飞机返航后,地面部队则完全暴露在敌机轰炸之下。坦克冲锋时,步军未能协同掩护,结果使坦克被日军重炮全部击毁;步军失去坦克掩护后,才发起冲锋,结果是在日军猛烈炮火的阻击下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了以五个师的兵力进攻,被日军三四千人阻挡在阵地前,苦战数日,也未能突破的败仗。发生过一个营的部队挤在一条街道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惨剧。
淞沪会战打了一个多月,难以分出胜败。日军虽然凭借装备和武器优势,阻挡了中国军队的反复进攻,但中国军队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顽强冲锋,也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战事久拖不决,大出日军预料之外;为了尽快结束上海战事,日本统帅部再次做出增兵决定,从华北战场抽调十万日军投入上海战场。
日军大举增兵后,开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军队转入防御。9月22日,日军集中主力猛攻罗店,中国守军第六十六军拼死抵抗,以两个师全体阵亡的代价,坚守了一昼夜。第三战区长官冯玉祥鉴于左翼阵地已被日军突破,为了保存实力,持久消耗敌人,乃命令左翼军各部逐次撤入第二线阵地防守。中国海军、空军亦因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奉命后撤。
与此同时,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也调整战术,集中兵力实施中间突破,以海军、空军协同地面部队强攻蕰藻浜一线,向大场、南翔发起猛攻,企图切断大场至江湾地区国军与外界的联系。中国守军以五个师的兵力,与敌人血战六天,终因牺牲重大,无力对峙再战,相继退出阵地。
面对敌人调兵遣将、疯狂进攻的局势,中国最高统帅部迅速决定,再增兵三十万,奔赴淞沪参战。为了打赢这场硬仗,蒋介石不惜血本,把国军的精兵良将几乎全部派到了淞沪前线。集团军中,除了原有的第八、九、十五集团军外,又增调了薛岳的第十九集团军、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国民政府投入淞沪战场的兵力达七十五万之众。但远在外省的援军,即使星夜兼程,要到达上海战区,亦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蒋介石求胜心切,赶往苏州坐镇,撤换了冯玉祥,亲自兼任第三战区长官。他连夜调整部署,以陈诚为左翼兵团总司令,下辖十八个师,作战地域为蕰藻浜以北的万桥、罗店、广福地区;以朱绍良为中央兵团总司令,下辖二十个师,作战地域为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其以西地区;以张发奎为右翼兵团总司令,下辖十三个师,作战地域为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
由于双方不断增兵,上海滩的鏖战更趋激烈。9月30日起,日军在军舰、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防守月浦、宝山的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发起猛攻。中国守军激战六昼夜,虽已死伤过半,依然顽强坚守。日军炮火猛轰,步兵轮番冲锋,死尸遍地横陈,始终难以突破。日军恼羞成怒,发射出大批的硫磺燃烧弹,熊熊烈焰冲天而起,防御工事起火燃烧;守军阵地变成焦土,街区建筑化为废墟;九十八师全体将士葬身火海,无一生还。同日,中国军队对罗店的争夺战亦遭到惨败。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淞沪大战起狂飙,天崩地裂鬼神号。一寸河山一寸血,尸骨遍野国土焦。
宝山失守、罗店惨败,中国军队顿时面临腹背受敌之威胁。各路大军因连月鏖战,早已疲惫不堪,损失惨重,被迫转入全线防御。第三战区司令部发布第二期作战计划:“上海战区以持久抗战为目的,限制登陆之敌发展,力求各个击破之效。各个击破不能达成时,则依次后退于敌舰射程之外,施行顽强抵抗,待增援部队到达后,再行决战,而夺取最后之胜利。”
10月10日,日军沿淞沪公路,在月浦、罗店、宝山一线,发起新一轮强大攻势。中国守军经数昼夜殊死搏杀后,右翼阵地全线崩溃,被迫后撤到浏河一线构筑阵地。日军乘胜进攻,迅速突破了蕰藻浜防线,战局再度吃紧。恰在此时,从广西调来的桂系王牌部队第二十一集团军抵达淞沪前线。蒋介石大喜过望,白崇禧乘机献策:“单纯防御绝非良策,徒增伤亡无法取胜。应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实施积极防御,方能转败为胜。”焦头烂额的蒋介石,早已束手无策,听了白崇禧的建议,立即下达了反击作战的命令。蒋介石把桂系的十个师编入中央兵团战斗序列,白崇禧从桂军中挑选了两万健儿,组成敢死队担任中间突破的任务。
10月19日,白崇禧指挥敢死队员义无反顾地杀上战场。桂军初上战场,毫无与日军作战之经验,一路猛冲猛打,在蕰藻浜地区与日军的主力师团迎头相撞。枪声、炮声、厮杀声响彻云霄,投弹、扫射、伴随着白刃格斗。桂军确实英勇善战,以血肉之躯冲进密集的弹雨之中,其敢死、肉搏的威猛气概逼迫得日军连连后退。日军一边后退,一边施放烟雾弹。烟雾大起之际,桂军误以为是毒气,陡然止步不前,队形顿时大乱,纷纷掉头后撤。日军毕竟训练有素,迅速调整队形反扑。桂军遭日军飞机、大炮、坦克、机枪火力之轰炸、扫射,死伤遍野,仓皇败退,几乎全军覆没。白崇禧眼见桂军惨败,多年经营之精锐毁于一旦,不禁痛心疾首,失声痛哭。日军乘势进攻,兵锋直逼大场。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持续猛轰,大场附近方圆数里,全成焦土废墟。日军复以四十余辆装甲车为前导,掩护步兵攻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中国守军第十八师苦战三昼夜,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杀。大场陷入敌手。
大场失守,全线震动。蒋介石被迫下令撤退。中国军队放弃北站、江湾阵地,逐步撤到苏州河南岸。在大军回撤之前,蒋介石极不甘心,亲自点将,命令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名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指挥部和市政府撤退。谢晋元奉命后,指挥八百名勇士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英勇阻击,与五千多名日军激战三昼夜,毙伤敌军一千余人。八百壮士威武不屈、孤军奋战,六百人战死沙场;剩下的二百余人,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奉命撤入公共租界。他们的事迹轰动了全球,赢得了国际舆论的一片赞颂,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奇迹。
到十月底,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然控制着上海。这对于日本来讲是难以承受的。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兵源有限,同中国这样的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绝对承受不了的。因此,日本唯一能选择的途径是速战速决。然而,数次增兵后,依然无法取胜,使日本统帅部极为恼怒,也非常焦急。为了尽快结束上海决战,日本统帅部决定孤注一掷,再次增兵十万,以求速战速决。11月5日,日本派遣柳川平助为司令官,率领十万增援大军,从杭州湾的金山卫地区登陆,以快速推进的方式向松江、沪杭铁路、黄浦江一线进攻。至此,日本投向上海战场的总兵力达到三十万,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合围过来。
当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陈诚做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吴克仁的第六十七军前往松江增援。殊不知为时已晚,六十七军尚未在松江附近集结完毕,便遭到日军的凶猛攻击。六十七军苦战三昼夜,未能击退敌军,反被敌军击败。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伤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数百人据守西门,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第六十七军全军覆没,松江城陷入敌手。日军主力随即向枫泾镇、嘉兴、平望推进,迅速切断了沪杭铁路和公路。同时,日军第六师团攻陷了江苏太仓,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对中国军队的大包围网即将形成。淞沪地区的数十万国军陷入绝境,再不撤退,就有可能被日军一网打尽。前线的部分将领惶惶不安,为避免被日军包围,已经开始擅自后撤。
此时,南京的最高统帅部吵闹不休,是撤是守,争持不下。蒋介石方寸大乱,一筹莫展,依旧痴心梦想着美、英、法等国会出面干涉。白崇禧提醒道:“再不撤退,就会全军覆没。”蒋介石不得不同意撤退。然而,由于命令仓促,未能讲明各部队的撤退顺序;指挥紊乱,部队失控,致使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数十万将士拥挤在几条狭窄的公路上,纷纷滚滚,乱乱哄哄,争先恐后,仓皇逃命。日军乘机出动大批飞机,沿着公路狂轰滥炸,弹雨倾泻,连珠爆炸。地面上,日军随后穷追猛打,肆意屠戮;死尸残骸壅塞道路,枪支大炮遍地抛弃,只顾仓皇奔逃的国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11日,上海市长余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1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宣称:“此次淞沪会战,历时三月。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淞沪会战,规模空前,悲壮空前,亦惨烈空前。国军战死沙场的将士计有:中将军长吴克仁一员,少将师长、旅长黄梅兴、蔡炳炎、路景荣、杨杰、庞汉祯、秦霖、朱耀华、朱之荣、刘启文、宫惠民、吴桐岗、邓玉琢、李伯蛟、吴继光等十四员。阵亡团长二十八人,营长四十四人;伤亡连级以下官兵三十三万五千人。此役击毙日军二万三千余人,伤残日军四万余人。
淞沪会战失败了,但它让全世界清楚地看到了国民政府坚决抗战的决心,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的狂言,激起了全国军民勇赴国难、誓死杀敌的雄心壮志。只要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这才是:淞沪会战意义大,唤起全民保国家。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