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十回 远征军喋血缅甸 民族魂固守国门(上)
    第九十回远征军喋血缅甸民族魂固守国门(上)

    话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的力度。罗斯福总统特批一百架战斗机,由空军中校陈纳德招募二百多名志愿者,组成美国志愿者航空队来华参战。航空队抵达昆明,队员们在每架飞机的机头下方图上露出牙齿的鲨鱼嘴,并在机身上喷涂上队徽——带翼的小老虎,自豪地宣称为“飞虎队”。陈纳德向队员们讲授空战课,系统讲授自己的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每种飞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能够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的飞行员,就能百战百胜。”“日本人的飞机爬高能力强,但速度慢,火力弱。我们的飞机速度快,火力强。因此,每次作战时,我们都要利用速度快的优势,飞到敌机的上面;利用迅猛的俯冲速度扑向敌机,猛烈开火。然后,再快速撤离。”陈纳德自豪地宣称:“我的战法就叫做空中游击战。”

    1941年12月20日,日本十架轰炸机袭击昆明,陈纳德派出二十四架飞机应战。美国飞机果然性能优越,速度极快,队员们按照陈纳德的战术,旗开得胜,击落日机六架、击伤四架,而飞虎队则无一损伤。首战告捷,且大获全胜,使飞虎队威名大震。美国政府立即擢升陈纳德为准将军衔。接着,飞虎队主动出击,在桂林空战中击落敌机十一架,又取得了桂林空战大捷。此后,飞虎队神出鬼没,频频轰炸日军在广州、武汉、南昌、香港等地的空军基地、码头、舰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看到美国空军主动来华参战,英国政府也不甘落后,于12月23日与重庆的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当是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部与中国的云南接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进攻缅甸既可孤立中国,又可作为入侵印度的跳板。对中国而言,滇缅公路是唯一的通往国际社会的要道,也是中国获得抗战外援的输血管。中英双方出于共同的利益,在缅甸开辟第二战场,阻止日军的进攻显得尤为重要。

    1942年1月10日,日军以六万兵力从缅甸东部登陆,随后兵分两路,发动进攻。此时,在英国代表魏菲尔的再三请求下,中国政府决定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保卫滇缅公路。2月14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司令长官,以美国人史迪威为军事顾问,率领第五军、第六军,计十万精锐之师,跨出国门,向缅甸进军。由于缅北地区多为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致使中国远征军行动艰难,丧失了从容部署的有利时机。

    蒋介石深知缅甸战役的重要性,但对英缅军能否坚守仰光心存疑虑,加之中国远征军是其嫡系精锐,不能有丝毫闪失。3月1日,蒋介石由昆明飞抵腊戍,先后会见了魏菲尔、缅甸总督、史迪威等人,魏菲尔请求蒋介石派第五军驻守同古。蒋介石当场答应,立即命令戴安澜率二〇〇师作为先头部队,向同古急进。戴安澜,字炳阳,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浦系将领,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抗战以来屡次率部杀敌,战功显赫;被时人誉为抗日名将。

    是日,蒋介石派遣戴安澜出征后,转身要求英军务必要坚守仰光,魏菲尔表示将尽力而为。蒋介石心情焦躁,复召集远征军高级将领商讨作战方针,强调道:“我军此次在国外作战,只可成功,不可失败。故在未作战之前,应十分谨慎。”他预计仰光不久便会失守,于是,指示杜聿明等人:“第五军对敌之攻守,须视敌军兵力之多少,及其占领仰光之久暂而定。如敌兵力在一师之内,且方占仰光不久;我军可集中优势兵力,予以进攻。否则,不宜强攻。”

    战局的发展,果然不出蒋介石之预料。3月6日,日军占领仰光。驻缅英军丢城失地,节节败退。日军势如破竹,又兵分两路北上,企图夺取卑谬和缅北重镇曼德勒,切断滇缅公路,封锁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此时,中国远征军仅有二〇〇师孤军深入同古、东枝一线,其余第五军主力和第六军尚在缅东之景栋一线。

    蒋介石闻仰光失守,对英军的疑虑陡然大增,因而不愿让远征军继续南下,并同史迪威在作战方针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史迪威是个中国通,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对蒋介石热心内战,而不敢对日作战极为不满,曾多次讥笑蒋介石是个“无能的小人,被日军吓破了胆”。他竭力鼓动蒋介石出兵缅甸,开辟第二抗日战场。此次出征缅甸,他身为军事顾问,却专横跋扈,总想越俎代庖,指挥一切;因而,与杜聿明乃至蒋介石之间发生了较大争执。

    蒋介石担心英军继续败退,放弃卑谬;遂与史迪威商量道:“英军接连败逃,使日军得以长驱直入,危及我驻守同古的二〇〇师。”史迪威则坚称:“中国军队应立即进攻,或可取得大规模胜利之战果。反之,如再拖延旬日,则会贻误战机。”可是,由于英军不愿将曼德勒交给中国远征军防守,因此,蒋介石宣称:“英方不愿将曼德勒交我军保卫,则我军驻守同古危险甚大。我不能坐视不理,宁可将我军全部撤回。”

    3月10日,蒋介石又在重庆召见史迪威,表示:“最近遣第五、六两军入缅之目的,原在固守仰光。现仰光沦陷,卑谬不保,全部战局,顿改旧观。故调回入缅部队,以固守云南及长江流域之防务,实为应有之考虑。”史迪威坚决反对道:“大军入缅,本应与敌决一死战。今不战而退,岂不贻笑大方?”蒋介石道:“我入缅部队只可取消极态度,不应过分积极,更不能远离国境线。第五、六两军为我国军唯一精粹之部队,绝对不能挫失。苟有挫失,将会造成不可挽救之惨败。”史迪威大怒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本人实在不敢保证每战必胜。”蒋介石亦怒道:“仰光丢失,卑谬难保,曼德勒被英国人占据。我军入缅之目的已不复存在。我入缅部队只能胜不能败。”二人吵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史迪威赌气离开重庆,立即飞往腊戍督战。

    正当史迪威和蒋介石争吵之日,戴安澜率领二〇〇师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撤退,充分做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在城外布下了三道防线。在城内层层设置壁垒,加固机枪、大炮阵地。戴安澜深知此次孤军作战,后援困难,决心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心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之恩。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召集营级以上军官会议,带头立下遗嘱,并鼓励诸将领道:“此次出国作战,是自汉唐以来最辉煌之壮举。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后退半步。师长战死,由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由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营长战死,连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我堂堂国军,远征异域,务要打出国威。”在他的感召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立下遗嘱,誓与同古共存亡。

    当是时,由于英国政府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在缅甸战场受挫后,便对保卫缅甸失去兴趣,其驻缅大军虽有五万余人,但却一撤再撤,致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战役。

    英军的不堪一击,狼狈逃跑,使侵缅日军兽心大壮、骄横狂妄。3月16日,日军以第五十五师团为右翼,在其师团长山田的指挥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快速推进到同古地区。山田以残暴、傲慢而闻名于亚洲战场,他误以为在同古防守的依然是软弱可欺的英国军队,一次出动了三千日军如同潮水般向同古涌来。狂妄的日军不像去作战,倒像是来同古赶集,趾高气扬的向前涌进。斯时也,戴安澜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中国守军一齐开火;阵地上、城头上近百挺轻重机枪同时怒吼,子弹如暴雨般洒向敌群,打得日军人仰马翻,成片倒地毙命。国军战士纷纷抛出手榴弹,犹如从天而降的阵阵冰雹,飞进敌群中连连爆炸。但见:硝烟飞腾,日军血肉横飞;沙尘迷漫,倭寇鬼哭狼嚎;弹雨瓢泼,敌人措手不及,杀声震天,国军耀武扬威。激战一个多小时,来犯日军死伤大半,余者匆忙后撤。国军奋威,乘势发起反击。军号凄厉,吼声如雷,数千勇士从战壕中跃出,弹如飞蝗,人似猛虎,枪击刀劈,收拾残敌。日军彻底崩溃,丢下二千多具尸体仓皇败逃。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日寇骄横犯同古,气焰嚣张且轻浮。忽遭国军霹雳击,二千倭寇变鬼卒

    日军遭此重创,急忙调整部署。三日后,日军出动十架飞机,在同古上空盘旋俯冲,狂轰滥炸;复以数十门火炮猛轰,对城内外阵地实施打击。城中建筑被炸,多成残垣断壁;城外掩体被毁,遍地弹坑累累。国军死伤惨重,依然严阵以待。接着,数千名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国军阵地发起猛攻。戴安澜指挥全体将士利用残垣断壁、弹坑壕沟,乃至同伴的尸体做掩护,顽强抵抗,奋勇杀敌,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日军增加兵力,再次发动猛攻,阵地变成火海,城市化为废墟,掩体全成瓦砾,军心坚如磐石。戴安澜亲临战壕,指挥部下采用“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日军到达五十米处时,用手榴弹集中投掷,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再组织敢死队从战壕中突然跃出,用刺刀进行肉搏,将阵地前沿的日军全部消灭,迫使日军后队掉头逃跑。夜幕降临,戴安澜又率领战士们修复阵地,加固工事;枕戈待旦,以利再战。如此反复激战十二个昼夜,打退了日军二十多次冲锋,以牺牲二千多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五千余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