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四回 胡宗南占领延安 毛泽东转战陕北(下)
    第九四回胡宗南占领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下)

    由于周恩来刚从南京归来,毛岸英好奇地问道:“周叔叔,你见过蒋介石吗?”周恩来大笑道:“岂止是见过,早已是冤家对头了。”毛岸英道:“周叔叔,有人说蒋介石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此,你怎么看?”周恩来笑道:“这个问题嘛,让你爸爸回答吧。”毛泽东从不轻易臧否人物,但对冤家对头蒋介石,却有着独到的见解,随口回答道:“我看呀,他内战、外战都是外行。”周恩来道:“蒋介石处事,私心大于公心;蒋介石用人,疑心多于诚心。他很聪明,但是,却把聪明用歪了。因此,他是个蹩脚的军事家,让他指挥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勉强能够取胜。若让他指挥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会搞得一塌糊涂。”毛泽东道:“蒋介石最大的缺点是不懂哲学,不懂得随机应变的作战原则。他指挥作战总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具有机械、教条的特点。”毛岸英道:“照这么说,蒋介石是个无能之辈了?”毛泽东笑道:“非也,蒋介石是个人才,并且是个文武全才。但是,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军阀的代表,反动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反人民、反进步的思想体系,从而使他的性格被扭曲,才能难以全面发挥。因此,蒋介石便成了偏才,怪才,不是全才,更不是帅才。何以故?他立场反动,专与人民为敌;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性格多疑,不能放手用人;常念小忿,只可偏安一隅;嫉贤妒能,难成统一大业。”毛岸英道:“那么,蒋介石进攻延安,我们是守还是撤?”毛泽东道:“撤,主动地撤。蒋介石要占领延安,我们就把延安让给他好了。蒋介石这个人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首先,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祸国殃民,不得人心。不过,蒋介石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占领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全世界宣布:‘**巢穴已被捣毁’。蒋委员长的特点是只顾想自己的如意算盘,别人怎么想,他一概不管。其次,延安既然是一座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他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们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周恩来道:“主席说得对。我提议,明天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各机关、群众的撤退事宜。”毛泽东赞成道:“好,未雨绸缪,提前安排。准备迎接蒋介石的进攻。”

    1947年2月,蒋介石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召到南京,面授机宜,确定了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设想。28日,蒋介石亲自飞临西安,召集西北地区军政长官会议,研究确定进攻延安的具体部署;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中间快速突破”的作战计划。蒋介石调集了二十五万人马,分为四路包围陕北:以胡宗南直辖的十五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以罗广文率五个旅维持后方,兼充战略预备队;以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等部自甘肃、宁夏向东南攻击;以邓宝珊部自榆林向南,担任辅助突击。同时,调集九十架飞机配合各路进攻,务要一举占领延安。

    此时,在陕北战场上的西北解放军只有三万兵力。与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相比,不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居于绝对的劣势。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数次召开会议,分析敌情,研究对策。一致认为,蒋介石把西北五省的全部兵力用来进攻延安,丝毫不是其强大的表现,而是在各战场连吃败仗之后的孤注一掷。毛泽东断定:“蒋介石想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并企图把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驱逐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我们必须用战斗精神保卫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会议确定西北人民解放军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应当诱敌深入,必要时主动放弃延安,同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的困境,然后乘机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歼灭。会后,驻延安的党政机关和群众立即紧急疏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率领中央机关人员自枣园北上,搬到子长县王家坪的解放军总部办公。

    3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担任西北解放军总指挥,调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担任政委,由周恩来代理军委总参谋长。毛泽东把西北解放军各旅长、团长召集到王家坪,向他们讲道:“我们部队的数量和装备都比不上敌人,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我们这次打仗,采用蘑菇战术。三十六计走为上。你们的任务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在山沟沟里磨他。陕北的地貌特征是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坡陡林密,道路崎岖,便于小股部队游击作战,不利于大兵团集结进攻。”“你们熟悉陕北的地理环境,而敌人却不熟悉。你们要在山沟中反复盘旋,拖得敌人疲惫不堪,晕头转向,再寻机会歼灭他。一个月歼灭他几个团,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毛泽东向大家表态道:“我决定留在陕北。我在延安住了十几年,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陕北老百姓用小米养活了我们,因此,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我们的负担重一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后人有诗议之曰:

    人民领袖爱人民,危难时刻见真心。坚守陕北斗强敌,回报百姓养育恩。

    17日清晨,国民党军队出动十四万人,在胡宗南的指挥下由洛川向北推进。同时,国民党出动四十五架飞机,分别从西安、郑州、太原机场起飞,对延安地区实施大轰炸。敌机反复盘旋,大逞淫威,疯狂投弹;一天之内投下了五十九吨炸弹,把延安炸成了一片火海。18日,一队敌机飞临子长县上空,肆意狂轰滥炸。一颗重磅炸弹在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前爆炸,巨大的气浪冲进屋内,冲倒了桌上的热水瓶。毛泽东依然若无其事地俯身查看地图,没有丝毫惊慌之色。诚所谓泰山压顶不弯腰,战火扑面不皱眉。

    警卫员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从外面捡来两块弹片递给他看。可是,毛泽东接过弹片,互相敲打了几下,赞许道:“声音清脆,真是块好钢,可以打两把菜刀。”警卫员急切地道:“主席,快撤退吧,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毛泽东慢悠悠地道:“走这么早干什么?我还想看看胡宗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窗外已经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周恩来、彭德怀焦急地赶到毛泽东的窑洞,劝他早些动身。毛泽东放下手中的红蓝铅笔,抬起头来,问道:“延安的群众、机关都转移了吗?”彭德怀道:“早都转移了。”毛泽东一身轻松地道:“那好吧,现在还有点时间,我们吃了晚饭再走。”

    晚饭后,天色已黑。毛泽东又回到窑洞,在办公桌前坐下,点起蜡烛,准备写东西。彭德怀抢进窑洞,心急火燎地道:“主席,你怎么又坐下了。快走吧。”毛泽东笑道:“不急,不急。胡宗南要来了,是难得一见的客人,我给他留一封信,表示一下欢迎之意。”彭德怀哭笑不得:“主席,你真是急死人。”毛泽东握笔在手,在一张信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副对联:“胡宗南占延安进退两难;先吹牛后丢脸寝食不安。”横批:“志大才疏。”写讫,毛泽东放下笔,走出窑洞,握着彭德怀的手,叮咛道:“天黑下来就预示着黎明在即;尽快把阻击部队撤下来,把房子打扫干净,迎接胡宗南进来;这叫做有客自远方来,不容怠慢。”彭德怀道:“照办,照办。”毛泽东又道:“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胡宗南是个自大狂。狂妄的人容易栽跟头。你要针对胡宗南的性格特点,谨慎用兵,出奇制胜。”彭德怀道:“一定,一定。”二人握别,互道保重。接着,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着一支短小精悍的警卫部队,迅速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

    次日清晨,国民党军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进了延安城。中午,胡宗南乘着小汽车,风尘滚滚地开进延安,却发现延安早已是一座空城。胡宗南十分得意,立即给蒋介石发电告捷:“校长钧鉴:我军进剿,所向披靡,一举攻占**巢穴延安。”蒋介石接到电报,高兴得手舞足蹈,近于癫狂,当即回电道:“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之积愤,殊堪嘉赏。希即传谕众将,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之。”胡宗南接到电报,如同服用了过量的兴奋剂,立即召集随军记者,举行新闻发布会。他抑扬顿挫地朗读了蒋介石的来电,又大肆吹嘘道:“**老巢,已被捣毁,活捉毛泽东将指日可待。目前,陕北地区仅剩下小股残匪,早已溃不成军。我全体将士威武神勇,猛烈推进,只需一月时间,即可肃清残匪,活捉匪首毛泽东。”吹牛不上税,轻狂也陶醉。国民党控制的各大报纸、广播、电台乘机大吹大擂,欢庆胜利。

    次日,胡宗南将手下大军分成左、中、右三路,稍事整顿补充后,向着延安西北方向的安塞县大肆推进,企图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毛泽东等中共首脑藏身何处?西北解放军主力究竟在何方?胡宗南一无所知,只顾督催各路兵马在陕北的山沟中盲目冒进。此时,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的解放军主力一直隐蔽在敌人的背后,精心部署,张网以待。3月25日,敌军右翼李纪云部进入青化砭,一头钻进了解放军的伏击圈。突然枪炮齐鸣,弹如狂风暴雨,四野喊杀连天,顿时山摇地动。敌军突遭重创,仓皇不知所措。解放军居高临下,发起猛烈进攻,迅速将敌军斩为数段,分割聚歼。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全歼了敌军三十一旅,共毙俘二千九百余人,敌旅长李纪云及其副旅长、参谋长、团长都当了俘虏。而解放军仅伤亡二百六十五人。这一仗打得干脆利索、漂亮潇洒;解放军初战告捷,意义重大。彭德怀、习仲勋立即将胜利的消息电告中央军委。

    斯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正秘密隐蔽在清涧县的枣林沟,闻讯青化砭大捷,毛泽东高兴地致电彭德怀、习仲勋:“庆祝你们的胜利,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你们要继续引诱敌军北上,钻入延安、子长、清涧、延川之间的山沟里,发挥我军隐蔽精干、机动灵活的特长,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条件,饥疲饿困敌人,然后寻机各个歼灭之。”

    次日,中共中央在枣林沟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去留问题。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留在陕北。他分析道:“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否则,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入其他战场。我留在陕北,就能拖住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有利于其他战场争取更多的胜利。”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的平山县,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任中央委托的任务;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机关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的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

    会后,三路人马即将分头行动,朱德向毛泽东提议:“你留在陕北,安全问题让人担忧。你身边的警卫部队只有八百人,太少。我从山西战场再给你调两个旅来,确保中央的安全。”毛泽东反对道:“不能再调部队了。陕甘宁边区只有巴掌大块地方,敌我双方现在就有几十万军队,群众已经负担不起。再调部队,群众的负担就会更重。我们考虑问题,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替人民着想。”

    数日后,毛泽东、周恩来率部转战于山沟密林之间。长途跋涉三百多里,抵达安塞县王家湾,在这个幽静的小山村里隐蔽下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借住在一户农家小院里,两孔半窑洞,一盘土炕、一张破桌、一个树墩,便是他们的住宿、办公用具。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中,毛泽东运筹帷幄,周恩来出谋划策,任弼时精心襄赞,指挥了陕北乃至全国各个战场的军事斗争。

    再说青化砭战斗后,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意图,用一支小股部队牵着国民党军队的鼻子,在延川、清涧、子长一带的山沟中转悠了十多天,行程四百多里,拖得敌人饥疲不堪,四处扑空;昼夜不安,士气低落。4月14日,敌一三五旅从瓦窑堡南下,走到羊马河时,陷入西北解放军之重围。经过八个小时的激战,全歼敌军,毙俘敌旅长麦宗禹以下四千七百余人,取得了撤离延安后的第二个大捷。毛泽东收到捷报,立即致电彭德怀、习仲勋和其他解放区:“事实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又证明:忍耐等候、不急不燥,可以寻得歼敌之良机。”

    敌一三五旅覆灭后,西北解放军迅速撤离羊马河战场,进入山区,隐蔽休整。胡宗南气得两眼通红,督促主力在山沟里疯狂追赶,但却数度扑空。敌军携带的给养耗尽,疲惫饥困,不得不退回到蟠龙镇进行修整补充。蟠龙镇是胡宗南新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补充基地,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军火。解放军如能打掉蟠龙,必将使胡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恰在此时,国民党的飞机在陕北上空侦察,发现有一批解放军部队在柳林渡口集结,准备东渡黄河。其实,此乃中共中央后方机关和边区政府的一部分人员奉命东渡。蒋介石接到空军报告,立即误判为毛泽东等人要向山西转移。他命令胡宗南以主力沿咸榆公路向绥德挺近,又命令榆林城中的邓宝珊部南下配合,乘机消灭即将渡河的解放军。胡宗南紧急出动主力九个旅,从蟠龙、永坪分两路向绥德进攻;北路的邓宝珊也由榆林向米脂、佳县出动策应。

    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屡次电令全被解放军总部电台截获。毛泽东敏锐地扑捉到了新的战机,彭德怀也致电中央军委请示:“敌军主力北上绥德,蟠龙相对空虚,我军欲围歼蟠龙之敌。”毛泽东立即回电批准:“计划甚好。望周密侦察,确有把握,方可下决心。”彭德怀、习仲勋立即部署,派王震率三五九旅伪装成解放军主力,沿咸榆公路缓缓后撤,并沿途遗弃一部分物资,造成狼狈逃跑之假象,诱使胡宗南主力大胆北上。而解放军主力则隐蔽在蟠龙周围,待命发动攻击。

    5月2日,胡部主力占领绥德,兴高采烈地庆祝“胜利”之际,蟠龙战役突然打响。守备蟠龙的是敌一九七旅,计约七千余人,且阵地坚固、武器精良。解放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全歼守敌六千七百余人,活捉敌旅长李昆岗,缴获军装四万多套,面粉一万二千多袋,子弹一百余万发,各种枪七千余支,战马一千多匹。胡宗南发现上当,急令其主力放弃绥德,回援蟠龙时,西北解放军主力早已不知去向。

    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西北解放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狠狠地打击了胡宗南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军民胜利的信心。新华社发表了周恩来修改的评论,辛辣地指出:“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胡宗南,现在卡在陕北,如同骑虎,进退两难。事实证明,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屡战屡败的草包。”这正是:西北战场捷报传,损兵折将胡宗南。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