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回战淮海逐鹿中原克徐蚌饮马长江(上)
词曰:一心想赢,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乏力。五更不眠,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方借债。九必败家,十分害人。
这几句口号原本是用来刻画赌徒的,然若用来形容解放战争时的蒋介石,也非常传神。作为赌徒,没有不想赢的,可邪门的是,越是一心想赢,却输得越惨。
蒋介石是个性格怪异、信仰杂糅的人,他幼年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青年时赴日本学习军事,热衷于军事独裁思想;结识孙中山后信奉三民主义,为了和宋美龄结婚又改信基督教。但其骨子里则对封建迷信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帝王权术、天命运势、阴阳风水之说坚信不疑。早在十多年前,他听信左道旁门之蛊惑,得知毛泽东祖父所葬之地称为“虎歇坪”,是一块“天王出宫,九龙朝圣”的风水宝地。此处左青龙右白虎,“一钩流水一拳山,龙盘虎踞在此间”。毛家祖坟占尽“帝王风水”,如不予以破坏,毛泽东将成为“真龙天子”。蒋介石听后,其邪气恶性发作,电令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挖掉毛家的祖坟。何健也是个势利小人,当即指派亲信副官熊道干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前往湘潭县韶山冲去挖毛氏祖坟。不料,毛氏族人早有准备,他们把毛泽东祖父的坟头平掉,墓碑深埋在地下,坟地上种植荒草,予以巧妙保护。没有知情人指点,外人根本就找不到坟址。熊道干带兵乱挖一气,将别家的祖坟误认为毛家祖坟而挖掉。何健据此上报蒋介石,称已将毛家祖坟彻底摧毁。
谚云:“势不可使尽,事不可做绝。”蒋介石对自家祖坟的风水非常看重,年年回乡祭祖、拜坟扫墓;祖坟附近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均严加保护。对毛泽东家的祖坟却竭力破坏,其心肠之阴狠苛毒可见一斑。殊不知刨坟毁墓,乃大损阴德之事,惹得鬼神共愤,天理不容;人心丧尽,其败亡必速。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国民党军队连连惨败,蒋介石又一次听信谗言,认为毛家祖坟的风水并未挖断,再次密令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去破坏。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对蒋介石的命令虽然大为不满,却又不想公开抗命。白崇禧赶到长沙,与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商议。白崇禧道:“老蒋兵败如山倒,又要挖毛泽东家的祖坟。”程潜鄙夷地道:“大丈夫争夺天下,当以信义为主,决之以战阵,较之以实力。何必用此下三烂的手段。”白崇禧道:“这事的确让人感到恶心。不执行吧,他会说我抗命不遵。执行吧,我会背上骂名,成为世人唾骂的恶棍。”程潜道:“欺神灭鬼遭报应,伤天害理损阴德。国民党气数已尽,再干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必受天谴,只能使灭亡来得更快。”白崇禧道:“道理我懂。问题是怎样向老蒋交差?”程潜道:“你是小诸葛,诡计多端,何必来问我。”白崇禧笑道:“湖南是你老兄的地盘。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一切都听你的。”程潜道:“既然如此,我劝你手下留情,嘴上无情。”白崇禧道:“此话怎讲?”程潜道:“派几个兵去韶山,象征性的挖一下,这叫做手下留情,积点阴德。但是在报上要公开报道,大力宣传,是奉最高统帅之命而为之,把‘功劳’计到老蒋的账上。”白崇禧笑道:“妙乎哉。敬受教,当谨行。”言讫,辞出,依计而行,故意张扬其事,再一次为蒋介石赢得了万民唾骂。
再说辽沈战役刚一结束,中共中央便不失时机的发动了淮海战役。十一月初,山东境内的解放军经过数月休整后,挥师南下,抵达徐州以东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向东移动,集结于徐州以西地区;东、西两路大军形成了夹攻徐州的态势。徐州位于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上,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北大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兵家必争之敌,大战不可避免。
国民党集结在徐州的有剿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麾下的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部队,再加上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等部,总兵力达八十万人。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和黄维兵团的第十八军,是南京政府仅存的两支最精锐的部队。蒋介石极为重视徐州会战,精心制订了“重兵密集,互相配合,便于机动,增援迅速”的策略,并训令全体将官:“此次徐蚌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望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奋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使命。”蒋介石思维僵化,每一次大战都说成是“关键”,其所下达的命令也几乎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更谈不上随机应变。
解放军方面集中在徐州东、西两面的部队,有华东野战军的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的七个纵队,以及一部分地方部队,共计六十万人。数量少于敌人,装备和交通条件更是远远不如对方。但解放军方面却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单是山东省各级民主政府就动员了三百万支前民工,志愿为解放军抬担架、挖战壕、运送弹药、供应饮食,形成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功能。
此时,蒋介石经过多次惨败后,早已赌红了眼。他决心在徐州地区押上血本,拼死一搏;既可寻求与解放军主力决战,又可退而屏障长江防线,保卫首都南京。即使战局失利,亦可将主力撤至江南,巩固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因此,能否抓住战机,把蒋介石的主力消灭在徐州地区,不仅关系到淮海战役的成败,而且对全国战局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若让刘峙集团缩回江南,就会给以后的渡江作战带来许多困难,甚至会延长解放全国的时间。所以,做出歼灭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断,不仅需要宏大的胆略和气魄,而且需要高超的战术和智慧。
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任命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总前委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结合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作战计划。刘伯承面对地图,向各位将领介绍道:“徐州之敌分为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个集团,我们的作战计划是吃掉黄百韬,夹住黄维,看住杜聿明。这就叫做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邓小平补充道:“吃要吃得掉,夹要夹得牢,看要看得住。”陈毅道:“先吃掉黄百韬兵团。两年了,黄百韬一直追着我们的屁股打,从苏北到山东,和我们血战了四次。黄百韬太嚣张,先打掉他,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粟裕接着部署了各纵队的兵力配置,集中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
11月6日,刘伯承一声令下,解放军发动了全线进攻。华东野战军分成三路,对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实施包抄。黄百韬所辖的五个军慌忙回撤,企图退往徐州。8日下午,国民党第三绥靖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二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率领第五十九军全部、七十七军大部,共计二万三千余人,在韩庄、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使徐州的东北大门豁然洞开。解放军得以迅猛前进,直插徐州以东,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后方联络线。
何基沣、张克侠的临阵倒戈,给了刘峙当头一棒,使国民党军队在徐州的部署陷入一片混乱。刘峙匆忙调整部署,把原在徐州以东掩护黄百韬的李弥兵团撤回,并急调邱清泉、孙元良两个兵团,共同守卫徐州。国民党军队的大混乱,给解放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将黄百韬的十二万人马团团包围在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碾庄圩距离徐州约一百公里,解放军在两地之间布置下层层重兵,准备上演“围点打援”的拿手好戏。黄百韬发觉陷入重围后,立即向徐州的刘峙和南京的蒋介石同时发出电报,请求增援。蒋介石回电命令道:“着你部在碾庄圩地区准备决战。已命令黄维兵团经宿县、宿迁渡过运河,进行外线反击。又已命令杜聿明亲率邱、李两兵团东援。”黄百韬接电,在南北仅有三公里、东西六公里的狭小区域内匆忙布阵。
次日,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展开进攻,持续的炮火打击形成了巨大杀伤力。由于包围圈内地域太小,兵力过度密集,一颗炮弹落下便能炸死一窝;成千上万发炮弹呼啸而下,尚未完成的防御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死尸狼藉;碾庄圩内外飞沙走石,烟尘蔽日;残肢断臂,凌空乱飞。解放军各纵队在炮火的掩护下,不分昼夜的进行土工作业,想方设法把堑壕挖到敌阵地前沿,复架起机枪猛烈扫射,不断投掷手榴弹予以杀伤。火力打击持续了三个昼夜,黄百韬兵团死伤过半,阵地上堆满了层层叠叠的尸体,防御阵地全变成了死尸堆。
与此同时,从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虽然使出了吃奶的劲向前猛扑,但却被解放军的打援部队阻挡在林佟山、东贺村一线,无法越雷池一步。黄维兵团则正由阜阳、沙河以西向东运动。
11月16日,围歼黄百韬的解放军发起地面进攻,冲锋的浪潮遍地席卷,勇猛的杀声震耳欲聋。激战三昼夜后,碾庄圩的外围村落全部被解放军攻占。黄百韬兵团的数万残兵被压缩在一平方公里的碾庄圩内。19日夜十时,总攻战打响,解放军再次集中炮火猛烈打击,三十分钟内,三万多发炮弹倾泻在碾庄圩内;碾庄圩变成了烟山火海,无数的生灵化成了地狱鬼魂。黄百韬望眼欲穿的援军迟迟未到,只能命令部下浴血死守。顽抗了两个昼夜,十二万大军损失殆尽;黄百韬丧失了坚守的信心,率领少数随从向西北方向拼命突围。解放军的机枪迎面怒吼,弹如飞蝗,身边的随从纷纷倒地毙命。黄百韬慌不择路,踏着累累死尸、步步血浆,连滚带爬的逃到庄外的一座苇塘边,身边仅剩下副军长杨廷宴一人跟随。黄百韬彻底绝望,拔枪自杀,丧命于枯苇丛中。后人有诗议黄百韬曰:
曾是抗日名将,剿共也很疯狂。虽非嫡系主力,痴心效忠老蒋。积极投身内战,多年奔命疆场。可惜明珠暗投,碾庄兵败自戕。
当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时,中原野战军主力迅速攻克了宿县。宿县是徐州至蚌埠之间铁路线上的军事重镇,也是徐州国民党军队的重要补给基地。攻克宿县就切断了徐蚌线,完成了对徐州的大包围。而盘踞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则惊恐不安,坐视徐州地区血战而不敢增援。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黄百韬兵团被消灭后,从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又缩回徐州,远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迟迟不动。唯独黄维兵团在蒋介石的电令下,孤军冒进,态势突出。总前委根据最新变化,迅速决定在浍河以北地区布置口袋阵,引诱黄维上当,再聚而歼之。计划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立即复电表示同意,并指出:“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总前委接电后,迅速调整部署,实施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
黄维所率领的第十二兵团,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大部分为美械装备,是蒋介石的精锐兵团,共计十万余人。其中第十八军是陈诚的嫡系部队,有很强的战斗力。淮海战役开始时,黄维兵团被中原解放军一部牵制在豫西山区,奔波不停,人马疲惫。忽接蒋介石急电,未及休整,便匆忙东调,奔赴淮海战场。他们携带着大量的重武器,闯入河流纵横的淮北,遭到解放军小股部队和地方武装的不断袭击,行动迟缓,先头部队直到十一月底才进至蒙城地区。
按照蒋介石的部署,邱清泉、孙元良兵团由徐州南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从蚌埠北上,会同黄维兵团重新夺取宿县,恢复徐州和蚌埠之间的交通。但计划归计划,除黄维兵团积极行动外,其余两路兵力尚无动静。于是,黄维兵团便成了斗胆冒进的孤军,且因长途奔波,极度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