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清的大儿子罗炜比罗远大七岁,这可是个十足的纨绔膏粱。一则,是因为罗正清刚新婚后喜得贵子,自然是格外宠爱,加上那时祖母还在,对这罗家的大孙子看成传宗接代的命根子;二则,当时的罗正清也恰好前程似锦,官至少将,地位显赫,所谓“将门虎子”令人刮目。这位罗大公子论相貌倒也是人见人爱的,可以说眉清目秀,透着一股灵气,使得家人更为疼爱。如此百般呵护,不加管束的环境,使他虽然没成为贾宝玉式的“混世魔王”,却变成一个大闹天宫式的“齐天大圣”。专门调皮捣蛋,甚至会想想头(出鬼点子),制造事端,弄得大家不得安宁,慢慢上门告状的越来越多。罗夫人真是烦透了,觉得再这样下去,更是不得了,只有采取凶狠有加的军事化管教手段,哪怕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因为毕竟他还是个少年嘛。应该说,罗夫人在教育子女上还是从严的,也敢于使硬。这样,总算收到些效果。因此,罗炜在家里虽然有点无法无天,但倒是只怕母亲——这个如来佛。至于父亲乃天天早出晚归,在家接触的时间不多,也就没有多过问他了。
罗炜不许家人告诉阿姆,连外婆他也要挟。假如外婆把他讨债、欺侮弟弟、妹妹的事告诉母亲,那么,等阿姆不在时,他会吵得更厉害、更凶,要让外婆烦死;就这样,外婆为了息事宁人,求得太平,也只好“屈服妥协”了。
在罗炜还读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作业不多,他一放学便溜到外面玩。罗家的后面不远处刚好是哈同花园,每到夏天,常有外国人几近赤身裸体地在树下纳凉,有时候在游泳池边仰躺着晒晒太阳浴。花园的围墙边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苦楝树、香樟树等,罗炜与几个小伙伴经常爬到树上去捉金龟子、知了。当看到洋人的这副“丑态”,特别是男女混在一起时,孩子的好奇心便驱使他想出点子来搞笑。罗炜笑嘻嘻地与几个伙伴耳语了一番,大家点头称是。回到家里,拿来弹弓,再次爬到树上,瞄准了仰躺着的肉靶子“嗖、嗖、嗖”地发射出一颗颗子弹,打得洋人“哇!哇!”大叫。而他们则迅速地逃下树来,回到家后还津津乐道地笑个不停。
当然,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不只是家里来了几位“三道头”,就连学校里也开来了警车,让校长把他叫去狠狠训了一顿。幸亏其父亲在警局里关系不错,就这样不了了之。罗夫人把他关了一个星期的禁闭,不准走下三楼一步,吃喝拉屎都有专人服侍,叫其闭门思过。
一九四八年的一天,罗正清在法政大学读书时的校长,周世杰老先生正好是七十寿辰。这位曾任国民政府代理浙江省主席、兼法政大学校长的学者,与罗正清是同乡,更是老师;而罗又是周先生的得意门生。有了这两层关系,所以,一直来,他们都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而老先生在上海也没什么亲人,子女都在国外,老伴几年前过世留下他一个人,这样,就把罗正清当作儿子看待,常来他家小住。
如今,罗正清夫妇商量,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敬重,尽一份晚辈的孝心,想在家里为老先生做寿,并且要把寿宴办得隆重体面一点,也好让老人高兴。到了寿辰这天,全家一早就开始忙里忙外。罗夫人为了不使孩子的吵闹影响寿宴,这天早早让老外婆、小女儿的奶妈等带着孩子们统统到三楼去不准下来,中午饭会叫瑞钰送上去的。于是,这三楼便成了孩子们大闹天宫的舞台。尤其是老大,虽然只有十三岁,可是闹起来简直是孙猴子一个,无法无天。老外婆又不是如来佛,不能用五指山来镇住他。罗炜一会儿自己扮做狼外婆,让罗茜和罗远扮做小山羊。他眦牙裂嘴,两只手像爪子似地一扑一扑跳着来追小山羊,吓得妹妹弟弟“哇哇”大叫;一会儿,他自己当作孙悟空,叫妹妹扮成白骨精,弟弟扮做猪八戒。他抡起一根木棒一纵一跳、翻着跟斗,追来赶去;而妹妹、弟弟逃不快,眼看就将被捉住,一不小心摔了个嘴啃泥。弄得满屋子大哭小叫的,热闹得可以;一会儿,他又骑着小脚踏车满屋子飞奔。
急得外婆大呼:“当心!当心!别摔着!”“唉呀,真是闹翻天。”老外婆只好叹着气说:“唉,这‘孩子王’还真不好当。”
将近中午时分,肚子要唱空城计了,罗炜灵机一动,把弟弟罗远拉过来,在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接着他假装肚子疼,“喔唷、喔唷,肚子痛死了。”
外婆一看急起来,忙说:“快、快到马桶间去解手。”
小罗远跟着嚷嚷:“我要解小便!”外婆让瑞钰带他俩到二楼马桶间去。
谁知门一开,两个小家伙“咚、咚、咚”地跑下扶梯直奔一楼,瑞钰连连追也赶不上。他们到了客厅门口往里张望。但见有许多客人在热热闹闹地谈笑着……正中靠墙摆放在八仙桌上的是一些长寿面、定心糕和中间有红印的生日馒头……而在香几桌上的是寿桃、寿果、生日蛋糕等,桌子两旁点燃着一对高高的红蜡烛。墙上正中是一个大大的寿字,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上面的字罗炜还认得,写的是:“寿比南山德更高,福如东海学无涯”。正中红木靠椅上端坐着一位身穿墨蓝团花锦缎长袍,外罩黑色短褂,头戴黑圆顶西瓜帽的老头。只见他银髯飘飘,鼻梁上架一副黑宽边老花镜,脸色红润,精神矍铄,笑眯眯地接受着众人的祝福。“看样子,他就是周世杰老爷爷了。”罗炜思忖。
罗炜兄弟俩看着这一切觉得非常好奇,也对桌子上的点心、果品,发生了兴趣,嘴里谗得想弄点吃吃,怎么办?又不能明的去拿。于是乎,这罗炜眼睛一眨计上心头。他叫弟弟到楼上把那只白色的哈巴狗抱来。罗炜拍了拍哈巴狗的头,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桃子、馒头,并努了努嘴,示意它攻击的目标,接着吹了声口哨。只见哈巴狗像一道白光飞快地蹿出,准确地跃上八仙桌,叼来了馒头。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众人瞠目结舌,更让世杰老先生吓得脸色煞白,差一点后仰倒地。幸亏周围众人反应快急忙扶住,总算化险为夷。罗正清一眼瞥见门后兄弟俩飞速逃离的身影,气得直跺脚,恨恨地说:“荒唐,荒唐!简直是胡闹!”当然,等待兄弟俩的这顿“午餐”,那将是有特殊滋味的。
罗炜的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别看他人小,胆子倒勿小。上面这些只能算小搞搞,还有更惊人的举动在后头,简直是不可思议。那是一九四九年五月份的一天,上海即将解放的时候。本来,这正是学校要组织春游、远足的季节,但现在不同,因为是战争非常时期。当时,上海的外围已经是炮声隆隆,机枪声不断,怎么可以冒险去远足呢?学校从学生的安全角度考虑就停止了这项活动。谁知罗炜(已是六年级)与时任警察局副局长的儿子吴启明一起,擅自打电话到祥生出租汽车公司,要来了一辆大客车,准备带领六年级的学生去郊外龙华远足。校长得知这个消息,连忙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劝阻说不能冒险去。
谁知罗炜叫吴启明摸出手枪(从他父亲那儿偷出来的)甩在校长的桌子上,大声说:“现在是听你的,还是听它的!”
吓得校长连连哀求:“不敢!不敢!”他俩竟大模大样地带着学生驱车而去。
校长和老师们真是急得不行,“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罗炜的级任老师说:“赶快打电话请罗太太帮忙,听说罗炜是最怕他妈了。”
校长一听即抓起话筒接通了罗家。
罗夫人得知此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叫来管家肖士强驱车追赶,务必拦住;此外,接通警察局叫吴局出动警车拦截。于是,在大客车开到徐家汇处给拦住了。罗炜灰头土脸地回到家跪在母亲面前,李洁如气得浑身发抖,终于,痛下决心狠狠地揍了一顿,并勒令关禁闭一星期,不准走出家门一步。
当罗正清回到家里听夫人说起此事,简直是气得七窍生烟。“想不到我们罗家竟出了这样的忤逆之徒!”对于夫人的管教他完全赞成,并督其写悔过书保证以后不犯。
为了能管住罗炜这不羁的心,后来读初中时,罗夫人还请了位家庭教师,天天督促他学习,并教习英语。所以,罗炜以后的英语成绩还是比较出色的。
这罗炜虽然调皮得可以,但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且,还有较突出的与众不同之处。譬如,他没睡懒觉的习惯,天天起得很早,起床后做的两件事是一文一武。文是朗读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十分优秀,朗读起来非常流利。也许跟他上的学校——圣约翰附中,这所洋人开办的教会学校有关;武的是天天练拳击,两只拳头总是对着墙壁击打五百下,这样,久而久之,这院墙竟也有点凹陷的痕迹。这两门功课根本无须大人督促,他非常自觉。此外,画画、讲故事都头头是道,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他很熟,讲起来绘声绘色很生动,弟弟罗远常拉着哥哥要他讲故事,并听得出神时停歇不下来,这对今后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帮助的。
说起来奇怪,这位哥哥的这些优点对弟弟倒颇有影响,而调皮捣蛋的劣根性,却一点也没能传给弟弟。为什么?这可能跟秉性有关,罗远天生没哥哥那么胆子大,少了点冒险精神,所以,一般不会“闯祸”、“讨债”,用不着担心罗远会弄坏了什么、或惹了谁,闯了什么祸。正如前文说的,他总是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像个教书先生。所以,别人都说,这兄弟俩除了相貌像以外,好像什么都不像,完全是出于两个“模子”。这种天性,自然也影响了兄弟俩今后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